国家级优势专科
国家中医优势专科
肛肠科
骨伤科
脑病科
老年病科
肿瘤科
心血管科
呼吸科
位置:首页 >  科室设置 >  国家级优势专科 >  国家中医优势专科 >  脑病科 >  科室特色
中风
来源:撰稿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7年08月12日  浏览:

1、中风是一种什么病?

中风最早的命名,是因为中风病人起病突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变化迅速,和自然界中风所具有的风速快、风向多变的特性相似。我国古代的文献中早就有中风的记载,在汉代张仲景(公元二世纪中至三世纪)所著的医书《金匮要略》中就以“中风”作为篇名进行了系统论述。可见,中风自古至今都被医家所重视。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是一组由于缺血或出血引起脑组织局部的、急性的、短暂或持久的损害所导致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偏瘫,口角歪斜,言语不利。

中风因其起病突然,因此有的医师称之为“卒中”;加之病变部位在脑血管,故有的医师又称之为“脑卒中”;由于这种脑血管病的发病常常出于意料之外,所以也有医师称之为“脑血管意外”。


2、中风是怎样分类的?

中风通常分为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两大类,

出血性中风在中风病人中约占40%,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压,使已经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微动脉瘤,当各种原因引起血压突然升高时,则导致微动脉瘤破裂而出血。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中风在中风病人中约占60%,是由于脑动脉本身病变所形成的血凝块堵塞,或由于其他部位形成的栓子进入血液,随血流栓塞脑血管所引起。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等病。

根据中风发病与到医院就诊这一段时间的长短,临床医师通常还将中风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急性期,一般指中风从发病起至半个月以内这一段时间;恢复期,指中风从发病半个月起至半年以内这一段时间;后遗症期,指中风发病半年以后。中风的这种分期方法,与中风病人的治疗、用药与预后直接相关。


3、我国有多少人患有中风?

进入80年代以来,中风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人类因疾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在我国,中风的年发病率为120~180/10万,患病率为250/10万,死亡率为60~120/10万,依此推算,我国每年中风的新发病例数为130~150万,现患中风的病人总数500~600万人,每年死于中风的病人总数近100万。

中风病人在我国各地区的分布,有南低北高、西低东高和城市高于农村等特点,即我国北方和东部地区的中风发病率较高,从每一局部地区看则城市的中风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并且中风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其中85%的病人年龄在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大,中风的发病率呈对数直线上升。

从中风的发病趋势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日渐迈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中风的发病率必将进一步增高,现患中风的病人总数必将越来越多,而如何预防中风的发生,也必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4、中风有多大的危害性?

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在我国的死亡原因中居于第二位,仅次于恶性肿瘤。其中重症脑出血急性期的死亡率高达47%~75%,缺血性中风的死亡率在25%左右。

在中风病人的幸存者中,约75%的病人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手指痉挛、语言不利,甚至出现癫痫、痴呆,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约65%的病人难以独立生活,需要其他人给予生活上的帮助;约16%的病人只能卧床,依赖其他人长期护理,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

正因为中风的死亡率很高,致残率也很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在未发病之前如何预防中风的发生,已发病之后怎样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这既是每一个医师,也是每一个中风病人,同时也是每一个中风病人的家属所重视和期待解决的难题。


5、中风是怎样发生的?

中风的发生与血管因素、血液因素与血流因素有关,通常是在血管本身病变的基础上,加之有血液成分的变化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形成出血或缺血性病理变化,从而导致中风的发生。

血管因素是中风发病的基础,最常见的是动脉硬化。正常情况下,脑动脉管壁光滑、柔软,而且富有弹性。一旦形成动脉硬化,则出现动脉管腔狭窄和血管壁的内膜粗糙,既易于发生阻塞,导致脑组织的缺血、梗死;又可使动脉失去弹性,在血流的冲击下血管壁变薄,形成囊性或梭形扩张,即所谓“微动脉瘤”,此时一旦血压骤然升高,这些部位就易于破裂,从而导致脑出血。

血液因素包括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发生改变,另一方面是血浆中所含有的水及血浆蛋白、血脂等液体成分发生改变。当血液中有形成分增多、纤维蛋白原增多、血脂增多、水减少时,则血液粘滞度增高,在流经以动脉硬化为基础的血管时极易出现阻塞,导致缺血性中风。

血流因素即血流动力学。正常人的血液在血管内流动需要心脏的正常搏动和一定的血压来维持,如果心脏搏出量减少或血压过低,则脑血流减少,易于出现脑组织的缺血、梗死;如果在心脏搏出量正常的基础上出现血压骤然升高,则可导致已形成微动脉瘤的硬化血管破裂,而发生出血性中风。


6、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发生中风?

中风病人中有85%发病时的年龄在50岁以上,并且随着年龄增大,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显然与以下因素有关。

首先是与老年人几乎普遍患有动脉硬化有关。在老年人的年龄增长过程中,由于生理原因和血脂增高等病理原因的交互作用,动脉硬化不知不觉地发生了。老年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几乎是100%,只有发生早晚的不同与轻重程度的差异而已,并且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的病人其动脉硬化的程度也越严重。

其次与老年人易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有关。高血压与心脏病病人经常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糖尿病病人易于导致血液粘滞增高,这些都是中风发生的重要因素。

再次与老年人难以避免常见的中风诱因有关。中风虽然以动脉硬化为发病的病理基础,而老年人动脉硬化发生率几达100%,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年人都患中风,这与某些中风诱因有关。例如:嗜烟、饮酒、性情急躁、脑力紧张、大便干结、屏气用力、寒凉刺激、嗜卧少动等,这些因素都是中风发病的常见诱因,都可能引起血流与血液方面发生某些改变,从而诱使中风的发生。

从以上可以知道,老年人之所以容易出现中风,与老年人普遍患有动脉硬化,多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难以避免中风诱因的影响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之中,有的是可以控制的,有的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能够在医师的指导下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就能够避免、推迟或减少中风的发生。


7、年轻人也可能出现中风吗?

人们都认为中风是老年人的疾病,其实也可以见于年轻人,40岁以下的中风发病者在全部中风病人中占1%~2%,全国每年新发的年轻的中风病人总数也有1.5~3万之多。在这些病人之中,最常见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栓塞。

年轻人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先天性脑动脉瘤和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因其突然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发病。也可以因患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当正常止血和凝血机制受到影响时,可以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

脑栓塞也常见于年轻人,这些病人大多原患有心脏病,如风湿性心瓣膜病、心房纤颤、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当心脏内附着于心壁内膜上的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脑动脉,栓塞血管,导致血流阻塞,使脑组织出现缺血、梗死。同时年轻人易于出现长骨骨折,女性则大多要经过妊娠分娩等阶段,而骨折时产生的脂肪栓子、分娩时产生的羊水栓子,一旦进入血流,都可以导致脑栓塞的发生。

如果年轻人患有多发性大动脉炎、红斑狼疮、红细胞增多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也可能引起缺血性中风。


8、中风与饮食有关吗?

中风与饮食习惯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原因主要在于饮食成分。饮食中的主要成分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由于所进食饮食中的这些成分的不同,可以影响人的血压、血脂、血糖及钠、钙等电解质的含量,这些都与中风的发病有关。

食物中的糖主要是大米、小麦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淀粉),摄入过多则在体内转化为甘油三酯,使血脂升高,长期的高脂血症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因此大米、小麦等主食的摄入要适量,不宜过多,以八成饱为宜。

脂肪食物,尤其是动物内脏、肥肉、蛋黄、鱼子等,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能使血脂升高,引起动物硬化,应当有所控制。如果将每日饮食中的脂肪含量限制在300克以内,并适当增加豆制品、牛奶、淡水鱼等含胆固醇较低的食物,增加水果和新鲜蔬菜等能降低胆固醇的食物,对预防中风有积极意义。

蛋白质饮食指牛奶、鱼、瘦肉、蛋白等。长期用高蛋白质饮食能够延缓血管壁弹性减退进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功能,降低血压,促进钠盐从小便中排出,使脑血管的反应性得到改善,从而降低中风的发病率。因此,高蛋白质饮食应予提倡。

饮食中的钠盐过多,可以引起高血压,进而导致中风。有人在我国北方地区进行人群调查,发现凡是每日钠盐摄入量高的地区,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高,中风的发病率也高。因此饮食中每日的钠盐摄入量宜低于6克,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

综上可知,饮食中注意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充足的水果和新鲜蔬菜,对预防中风大有益处,而高脂肪、高盐、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饮食,则能够增加中风发病的可能性。


9、中风与情绪有关吗?

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许多中风病人的发病都与情绪激动有关,尤其是经常有生气、吵架、恐惧、焦虑、兴奋、紧张、悲伤、嫉妒等情绪的病人,常常在这些情绪的剧烈发作当中或之后出现中风的发作。经医学科学证实:这些情绪的经常刺激,能够引起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兴奋,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加,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上升,使脑血管内压力增大,容易在已经硬化、失去弹性、形成微动脉瘤的部位破裂,从而发生脑出血。因此如果注意保持心情安静,控制不良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不良刺激,就有可能预防或减少中风的发病。


10、中风与遗传有关吗?

小王的爸爸在15年前因中风而去世,小王今年也中风了。难道中风与遗传有关吗?答案是肯定的。医学研究已经表明:如果一个人的直系上代中有人患过中风,这个人患中风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2.5倍。这是因为中风病人家属的植物神经功能不健全,血管张力不稳定,并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和凝血机制障碍,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病的发生率比较高。并且缺血性中风病人的家属,血液多呈高凝状态;出血性中风病人的家属,其血液呈低凝状态的倾向比较多见。因此对于中风病人的家属来说,要重视遗传因素,要针对可能导致中风的遗传缺陷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中风发病的可能性。


11、中风发病前有哪些先兆症状?

中风发病前有许多的先兆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预示中风可能发生或即将来临,要引起重视。中风的先兆症状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轻瘫: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手足或舌头活动不灵活,口角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楚,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影响了运动功能所致。

②麻木:如面部麻木、舌麻、唇麻、一侧上下肢麻木等,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影响了感觉功能所致。

③眩晕:突然头昏眼花,走路不稳,视物旋转,有时伴恶心呕吐,这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

④精神改变:表现为精神委靡不振,整天昏昏欲睡,性格反常,突然变得言语增多、烦躁易怒或沉默少言、行动迟缓,短暂的意识、判断、智力或记忆力障碍,这是由于脑缺血所致。

以上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可以是中风的先兆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因此在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一旦确诊为中风的先兆症状,要保持安静,避免精神紧张,注意卧床休息,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预防中风的发生。


12、中风常有哪些主要症状?

中风病人因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和伴随疾病不同,可出现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其主要症状有意识障碍、头痛、肢体瘫痪、肢体麻木、面瘫、语言障碍等。

①意识障碍:一般51%的脑出血、25%的脑栓塞和30%的脑血栓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多数病人仅表现为嗜睡、昏睡,严重者出现昏迷。

②头痛:发病前或发病后多可以感到头痛不适,一般较为轻微,亦有完全无头痛者。但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头痛较剧烈,且伴眩晕、呕吐。

③肢体瘫痪:绝大多数病人表现为偏侧肢体瘫痪,某些特殊类型的中风病人可以出现单瘫、三肢瘫、四肢瘫。中风早期一般为松弛性瘫痪,后逐渐变化为痉挛性瘫痪。一般而言,上肢瘫痪其伸肌群比屈肌群的瘫痪程度要重,外旋肌群比内收肌群要重,但手部的屈肌群却比伸肌群要重;而下肢瘫痪与上肢正好相反,屈肌群比伸肌群的瘫痪程度要重。中风后肢体瘫痪的恢复规律为:从上下肢看,多先从下肢开始;从远端近端看,多先从近端开始。以上肢为例,开始为松弛性瘫痪,一般都从肩部先开始出现运动的恢复,肌张力逐渐增高,以后是上臂、前臂,最后才是远端肌群,即手指精细动作的恢复最慢。

④肢体麻木:指自觉肢体麻木、针刺感、蚁行感等,多为偏侧肢体麻木,亦可为局限性麻木。

⑤面瘫:表现为面下部肌肉瘫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但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

⑥语言障碍:表现为失语或发音困难。前者指患者能听到言语的声音和看见文字的形象,但不能理解其所代表的意义;发音器官无障碍,但不能说话、书写。后者指与发音有关的部分肌群活动不协调,出现字音不准、声韵不均、语流缓慢、节律紊乱。


13、中风一定会出现瘫痪吗?

人人都知道中风能够导致肢体瘫痪,也有一些人认为中风就等于偏瘫,实际上肢体瘫痪只是很多疾病所共有的一个临床症状,中风仅仅是其中的一种疾病而已。如脑肿瘤、脑炎、脑寄生虫病、脑外伤等病,在其发病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肢体瘫痪,有时也容易误诊为中风。

并且中风病人虽然常常可以见到肢体瘫痪,有时也不一定,也有许多的中风病人不一定有瘫痪症状。如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剧烈头痛为主症,其偏瘫的出现率就不高。再如某些部位的出血或梗死,病变比较局限,没有影响运动功能,可以仅有视觉障碍或走路不稳或精神症状,而不出现肢体瘫痪。还有一部分无症状性脑梗死病人,可以完全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仅在进行CT检查时出现异常而已。


14、中风能够完全治愈吗?

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急性疾病,其急性期的死亡率很高,即使顺利渡过了急性期,也有约75%的病人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有可能难以独立生活,甚至依赖其他人长期护理。因此可以说,将所有中风病人全部完全治愈,就目前医学现状及临床水平而言,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某一个具体病人而言,经过及时、适当、正确、有效的治疗,获得明显进步,甚至恢复劳动能力或达到自理生活的能力,这完全是可能的。

在中风急性期的病人,大部分有一个进展的过程,这部分病人难以一发病就立即送往医院,往往要耽误一段时间。而所耽误的这段时间,就是中风治疗的最佳时间,也是中风易于取得最好疗效的时间。因此如果能够在中风发病6个小时以内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就能够增加完全治愈的可能性。

大多数中风病人在急性期脱险之后,其神经功能的恢复过程一般较为缓慢,这时所采用的治疗措施要求持之以恒,既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又不能随意中止治疗,致使病人失去完全康复的机会。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2927号-5   湘公安网备号43010402000231号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  24小时急救电话:0731-88866120
传真:0731-88854265  联系邮箱: zyyfy2016@163.com

公众号预约挂号

支付宝预约挂号

视频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