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是一种来源于肝细胞的原发性恶性疾病,据2015年癌症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我国肝癌年发病人数为46.6万人,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而死亡人数为42.2万人,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3位。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TACE治疗后患者常有发热、恶心呕吐、肝区胀痛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且有并发症多、远期生存有限等缺陷。中医药治疗肝癌是我国的一大特色,是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我们探索运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1)诊断标准:所有入组患者西医诊断标准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2011 版) 》的病理诊断或临床诊断;(2)分期标准:采用BCLC分期标准,纳入中、晚期患者;(3)肝功能采用Child-Pugh分级:Child-Pugh A、B级患者;(4)年龄在18~70岁;(5)卡氏评分(KPS)≥60分;(6)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7)各项检查指标符合肝脏TACE相应治疗适应证,无TACE禁忌症;(8)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1)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2)弥漫型肝癌,或门静脉主干癌栓、下腔静脉癌栓或远处转移者;(3)BCLC分期为极早期、早期、终末期患者;(4)合并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属于Child-Pugh C级,或有严重黄疸腹水、感染者;(5)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障碍、严重的血液系统或凝血机能严重减退,且无法纠正;(6)合并精神系统疾病;(7)药物过敏者;(8)癌灶占全肝比例70%或以上者;(9)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期;(10)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96例,全部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经B超、CT、MRI、肝动脉造影等检查与血清AFP测定,或肝穿刺活检、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其中,男71例,女25例,分为综合治疗组、中医药组、TACE组3组。其中,综合治疗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为49.78±10.18,B期病例14例,C期病例18例;单纯中医药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为51.28±9.48,B期病例13例,C期病例19例;TACE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为49.50±10.70,B期病例15例,C期病例1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一般资料 | 综合治疗组 | 中医药组 | TACE组 | P值 |
性别 | 0.685 | |||
男 | 22 | 24 | 25 | |
女 | 10 | 8 | 7 | |
平均年龄 | 49.78±10.18 | 51.28±9.48 | 49.50±10.70 | 0.752 |
BCLC分期 | 0.881 | |||
B期 | 14 | 13 | 15 | |
C期 | 18 | 19 | 17 | |
Child-Pugh 分级 | 0.742 | |||
A级 | 12 | 14 | 15 | |
B级 | 20 | 18 | 17 | |
KPS评分 | 75.00±8.80 | 76.25±10.08 | 74.69±9.15 | 0.780 |
1.4治疗方案
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的方法,无TACE指征或不愿行TACE治疗,愿意长期进行中药治疗者纳入单纯中医药组;有TACE指征并愿意行TACE治疗者为TACE组,综合治疗组采取中医药治疗方案联合TACE治疗。中医药组患者按照肝癌中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包括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中医外治等运用)。中药汤剂:(1)肝瘀脾虚证:选用肝复方加减:黄芪2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香附10g、柴胡10g、陈皮10g、桃仁10g、莪术10g、鳖甲(先煎)10g、牡蛎(先煎) 30g、蚤休15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5g;(2)脾虚湿困证:选用四君子汤合五皮饮加减: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 茯苓皮30g、香附10g、枳壳 10g、陈皮15g、大腹皮15g、冬瓜皮30g、龙葵30g、 桃仁10g 、莪术10g、鳖甲(先煎)1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赤芍30g 甘草5g;(3)湿热毒结证:选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15g、栀子10g、大黄10g 赤芍30g、炮山甲(先煎)10g、猪苓15g、茯苓10g、薏苡仁15g、大腹皮15g、厚朴10g、陈皮15g、龙葵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5g;(4)肝肾阴虚证:选用一贯煎加减:生地20g、沙参15g、当归10g、枸杞子15g、女贞子20g、菟丝子10g、川楝子10g、黄芪30g、党参10g、白术30g、茯苓10g、赤芍15g、鳖甲(先煎)1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5g;每日1剂,分两次口服,每月1疗程,观察3疗程(疗程结束可继续服用,每月15至20剂,直至研究结束)。口服中成药:在辨证汤剂和中药注射剂的同时,选用:院内制剂肝喜片(湘药制字:Z20080761,0.3g/粒,100粒/瓶),10粒/次,tid,或厦门中药厂八宝丹胶囊(国药准字:Z10940006,0.3g/粒,12粒/盒),2粒/次,bid,14天1疗程,每月1疗程,共3疗程;中药注射剂:在辨证汤剂和口服中成药的同时,选用长白山康艾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868,10ml/支),取20-40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ivgtt,qd,或山西振东复方苦参注射液(国药准字Z14021230,2ml/支),每次12-20ml溶于生理盐水250ml,ivgtt,qd,14天1疗程,每月1疗程,完成3疗程;并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中医外治(如三王止痛膏药外敷、敷贴、中药热灌注)、针灸等。TACE组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化疗方案采用顺铂(国药准字H20023460)50-60mg+吡柔比星(国药准字H10930105)40-60mg,并以超液化碘化油10-30ml混悬液栓塞肿瘤血管,不再接受系统的中医药治疗,每4-6周1疗程,共完成2-3疗程。综合治疗组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联合TACE治疗。
1.5疗效标准
1.5.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症状的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原发性肝癌篇,观察症状包括肝区疼痛、纳差、乏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按症状轻重分为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疗效标准:显著改善:治疗后临床证候总积分值比治疗前下降≥70%;部分改善:治疗后临床证候总积分值比治疗前下降30%≤积分比<70%;无效:治疗后临床证候总积分值比治疗前下降<30%甚至增加。总有效率=显著改善+部分改善。
1.5.2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改良的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CR :所有目标病灶消失,至少维持4周;PR :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至少维持4周;SD :基线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PD :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计算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CR+PR+SD)。
1.5.3生活质量评定标准
按照WHO指定的 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标准为指标判定。提高:治疗后-治疗前≥10分;降低:治疗前-治疗后≥10分;稳定:治疗前后分值变化<10分,改善率=提高+稳定。
1.5.4 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
PFS为从入组开始到肿瘤发生(任何方面)进展或(任何原因)死亡之间的时间;OS为入组治疗时间至死亡、失访或随访结束时间;从2012年6月1日入组的病例开始观察,观察截止日期为2016年3月 31日或出现终点事件。
1.5.5不良反应评估
采用WHO制定的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分度标准进行评估,主要观察指标为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情况。(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4.)
1.6随访及截尾标准
全部病例自治疗日起追踪随访2年,治疗观察期间每4周随访一次,治疗观察期结束后每3月随访1次,以复诊为主,结合电话随访,随访项目包括详细病史、体格检查、KPS评分、肝功能Child-pugh评分以及腹部增强CT扫描,截止日期为2016年3月31日。截尾标准:截止本研究最终随访日期无复发转移,无死亡患者;由于其他原因死亡患者;失访患者。
1.7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和标准差(
±s)表示,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用log 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综合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中医药组、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组优于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情况(
±s ,分)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综合治疗组 | 32 | 11.47±2.59 | 5.50±1.55*# |
中医药组 | 32 | 11.22±2.72 | 6.78±1.50*▲ |
TACE组 | 32 | 11.50±2.45 | 8.06±1.83*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中医药组、TACE组比较,#P<0.05;与TACE组比较,▲P<0.05。
2.2中医证候疗效
综合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5例;中医药组显效6例,有效18例,无效8例;TACE组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18例;三组证候疗效比较,综合治疗组优于TACE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优于中医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组优于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综合治疗组 | 32 | 8(25.0) | 19(59.4) | 5(15.6) | 27(84.4)* |
中医药组 | 32 | 6(18.8) | 18(56.2) | 8(25.0) | 24(75.0)# |
TACE组 | 32 | 5(15.6) | 9(28.1) | 18(56.3) | 14(43.7) |
注:与TACE组比较,#P<0.05;与TACE组比较,*P<0.01。
2.3实体瘤疗效
综合治疗组CR 0例,PR12例,SD16例,疾病控制率为87.5%;中医药组CR 0例,PR1例,SD19例,疾病控制率为62.5%;TACE组CR 0例,PR8例,SD15例,疾病控制率为71.9%;三组实体瘤疗效比较,综合治疗组优于中医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优于TACE组,TACE组优于中医药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患者瘤体比较
组别 | 例数 | CR | PR | SD | PD | 疾病控制率 |
综合治疗组 | 32 | 0 | 12 | 16 | 4 | 87.5%# |
中医药组 | 32 | 0 | 1 | 19 | 12 | 62.5% |
TACE组 | 32 | 0 | 8 | 15 | 9 | 71.9% |
注:与中医药组比较,#P<0.05。
2.4生活质量
综合治疗组KPS评分提高15例,稳定13例,降低4例,改善率为87.5%;中医药组KPS评分提高10例,稳定13例,降低9例,改善率为71.9%;TACE组KPS评分提高7例,稳定11例,降低14例,改善率为56.3%;三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综合治疗组优于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优于中医药组,中医药组优于TACE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三组患者KPS评分比较
组别 | 例数 | 提高 | 稳定 | 降低 | 改善率 |
综合治疗组 | 32 | 15 | 13 | 4 | 87.5%# |
中医药组 | 32 | 10 | 13 | 9 | 71.9% |
TACE组 | 32 | 7 | 11 | 14 | 56.3% |
注:与TACE组比较,#P<0.05。
2.5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
综合治疗组中位PFS为8.31月,中医药组中位PFS为4.72月,TACE组中位PFS为5.69月,三组间中位PFS比较,综合治疗组明显优于中医药组、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中位PFS优于中医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综合治疗组中位OS为17.78月,中医药组中位OS为10.81月,TACE组中位OS为11.94月,三组间中位OS比较,综合治疗组明显优于中医药组、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中位OS优于中医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三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生存率比较
组别 | 例数 | 中位PFS | 中位OS |
综合治疗组 | 32 | 8.31# | 17.78# |
中医药组 | 32 | 4.72 | 10.81 |
TACE组 | 32 | 5.69 | 11.94 |
注:与中医药组、TACE组比较,#P<0.05。
2.6不良反应评估
研究过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所致,中医药组未见明显肝损害、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综合治疗组肝损害9例,骨髓抑制7例,胃肠道反应10例;TACE组肝损害27例,骨髓抑制19例,胃肠道反应21例;组间不良反应比较,综合治疗组明显优于TAC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7:
表7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组别 | 例数 | 肝损害 | 骨髓抑制 | 胃肠道反应 |
综合治疗组 | 32 | 9* | 7* | 10* |
中医药组 | 32 | 0 | 0 | 0 |
TACE组 | 32 | 27 | 19 | 21 |
注:与TACE组比较,*P<0.01。
3.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属于中医学“癥瘕”、“臌胀”、“黄疸”、“胁痛”、“肝积”等范畴,其病位在肝,与胆、脾胃关系密切,发病主要与正气亏虚、邪毒内侵、七情内伤、饮食劳倦,致脏腑气血亏虚,气滞、血瘀、湿热、痰毒等互结于肝脏所致。中医治疗肝癌,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调整脏腑功能,纠正气血阴阳失衡状态,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手术切除是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80%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或肝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接受手术治疗。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一定疗效,但化疗药物毒副反应较大,使TACE的临床运用受到了限制。国内外诸多研究均表明,中医药治疗,特别是目前推崇的中医药综合治疗联合TACE可有效降低TACE带来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原发性肝癌中晚期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如乔喜婷等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40例,结果表明其可明显降低TACE术后中医证候积分和发热、恶心呕吐、便秘、肝区疼痛等TACE术后综合征症状程度和持续时间,降低血清AFP含量,提高KP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我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通过文献调研、流行病学调查、专家咨询、临床方案验证等,对优势病种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治规律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肿瘤专科协作组中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原发性肝癌中医诊疗方案。本研究将肝癌中医诊疗方案在临床系统观察,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并与单纯TACE和单纯中医药治疗对比,显示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在改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症状,稳定瘤体,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上具有明显优势,是原发性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2927号-5 湘公安网备号43010402000231号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 24小时急救电话:0731-88866120 传真:0731-88854265 联系邮箱: zyyfy2016@163.com |
公众号预约挂号 支付宝预约挂号 视频号 订阅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