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教授认为虚毒瘀贯穿于癌瘤病程的始末,三者相互并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正气内虚,毒瘀并存”是癌瘤病机的关键所在。正气亏虚是癌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毒(癌毒)是癌瘤发生、发展的特异性因素,而毒和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人体先有内虚(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外之邪气、邪毒乘虚而人,加之饮食劳倦、情志内伤,而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经络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引起局部(最虚之处)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等相互胶结,化生毒邪蓄积于脏腑,留滞不去,郁结日久形成癥积、癌瘤。癌瘤为有形之邪,阻碍气血运行,耗伤气血津液,又进一步加重了血瘀、正虚、毒结,为癌瘤提供了适宜生长的环境,而癌瘤的迅速增长、扩散又使机体更虚,形成虛→毒-→瘀→虚的恶性循环。此外,手术的创伤及放、化疗的毒性作为外因,可催化这一恶性循环。到放化疗末期则出现阴虚毒热,阴损及阳,阳虚阴竭,阴阳离决而死亡。
据恩师多年临床观察,癌瘤患者证候虚实错杂,往往是多个证型并见,其中虚、毒、瘀三证并见者可占80%左右。对本科门诊和住院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乏力、易疲倦、气短、胃肠气机呆滞(即感觉食物不往下走)、食欲缺乏、排便无力,脉细或无力等虚象,面色晦暗无华,爪甲紫暗、舌暗红或青紫或淡暗或瘀点,苔白厚腻、黄腻或白厚腻,痛有定处,脉沉弦或结代,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凝血机制异常,D-二聚体增高等瘀象;瘤体增长扩散、局部破溃、发热、口干、大便干结、舌红或绛红、裂纹、少苔或剥落苔苔焦黑或黄腻脉数大无力或洪脉或芤脉等毒象。可见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虚、毒、瘀三者并存关系密切,这也是癌瘤病机之关键。
恩师认为“正气内虚,毒瘀并存”的癌瘤病机观点的内涵是:癌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共同的病因病机,抓住关键病机,统筹兼顾,以扶正解毒祛瘀为大法,结合不同体质、不同部位、不同病种,有所侧重有的放矢随症加减用药,根据“不同病期、不同病理阶段"以“不同途径"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给药,从而调整阴阳、气血、脏腑功能达到新的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正复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