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教授非常推崇《脾胃论》的学术思想与理论观点,认为脾胃虚弱始终贯穿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本虚标实之证,恶性肿瘤患者多有乏力、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纳食减少等脾虚胃弱的症状,而手术、化放疗等也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只有尽早恢复脾胃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才能保证其抗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应时时顾护脾胃。
蒋教授根据其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多因脏腑虚衰,正气不足,或因素体虚弱,劳逸失度,脾胃虚弱; 或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脾胃受损; 或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木生太过,克伐脾土,横逆犯胃,中焦受损; 或因外感邪气,失治误治,由表入里,滞于中焦而发病。若病程日久,最终均可导致脾胃亏虚,脾胃失和。若痰、瘀、毒胶着于胃,发为癌毒,即生胃癌。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肾相关。病属本虚标实,本虚多以脾胃亏虚为主,标实多呈痰湿、气滞、瘀血、邪毒,总体责之于“不和”。
蒋教授认为人体正气不足、脾胃失和是胃癌的主要病机,而脾胃的功能与机体正气的强弱密切相关。所谓“养正则积自消”,因此,健脾和胃应贯穿于胃癌治疗的始终。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正气得以充实,病邪得除,病情自能缓解,故其在胃癌治疗中常加入健脾补虚的方药,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健脾丸、自拟健脾消癌方等加减。因肿瘤的发生本身就是虚的体现,故在患者还没有出现明显虚证时,蒋教授也会酌情给予健脾补虚的药物。蒋教授在临证中常提醒我们,若患者体虚严重,则切忌补益太过,致虚不受补,故其在补益时常佐以理气消滞之品,如枳壳、瓜蒌、香附、砂仁等,使补而不滞,通而不峻。
临证治疗中,蒋教授强调应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随症加减,如疼痛明显者,以逍遥散理气止痛为主法,同时加五灵脂、延胡索、蜈蚣、虫等; 若兼腑实便结者,加调胃承气汤、槟榔、火麻仁等; 若腹水形成或水肿明显者,加茯苓皮、大腹皮、猪苓、车前子、泽泻、龙葵等; 若恶心呕吐明显者,以温胆汤、旋覆代赭汤加减; 若腹胀明显者,加厚朴、枳壳、莱菔子、槟榔、砂仁等; 若呕血、便血者,加仙鹤草、棕榈炭、白及等; 若纳差、不思饮食者,加麦芽、谷芽、砂仁、鸡内金、神曲等; 贫血明显者,加阿胶、当归、鸡血藤、大枣等。蒋教授还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常在临床辨证拟方的基础上加抗肿瘤的药物,如山慈菇、三棱、莪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菝葜、冬凌草等,随症选用。除此之外,晚期胃癌出现远处转移者,应根据转移部位的不同进行施治。肝转移者,以四逆散为主,加用柴胡、石见穿、山慈菇、八月札、蜈蚣等; 肺转移者,加用桔梗、法半夏、枸杞子、瓜蒌、浙贝母、鱼腥草等; 骨转移者,加用补骨脂、骨碎补、续断、延胡索、伸筋草、鸡血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