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才培养
中医师承
刘祖贻工作室
工作室简介
国医大师个人简介
工作室概况
工作室团队
荣誉展示
工作室动态
科学研究
学术思想
临床研究
科研成果
薪火传承
传承谱系
传承弟子
弟子研究及感悟
传承之路
专著与论文
学术讲座
视频专栏
医案荟萃
特色经验方
养生保健
大师风采
媒体报道
个人剪影
生活逸事
养生心法
来源:撰稿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7年09月10日 11:17  浏览:

养生,即保养生命之意,又称“摄生”、“道生”,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我国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养生,其形成的养生理论和方法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重大的实用价值。刘老在充分吸收历代医家养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


一、养生理论

刘老的养生理论可用“神形共养,动静适宜,持之以恒”来概括。

中医养生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体的养生方法众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养神”与“养形”两种。中医认为,人体是由“形”和“神”共同构成的,神是生命活动之主宰,形是生命活动之物质基础,两者统一于人体之中。《内经》中明确提出了“形与神俱”的形神共养观,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而且认为养神是保持形体健康的关键,《黄帝内经》曰:“神安则延寿,神去则形散”,《灵枢•九针十二原》云:“粗守形,上守神”,《杂病源流犀烛》更提出“太上贵养神,其次才养形”。刘老认为神形共养是中医学最高的养生方法,只有真正做到了神形共养,才可能实现健康长寿。因此,针对如何养神和养形,他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具体的方法。

生命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庄子•知北游》云“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说明生命是气的聚散离合运动的结果。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在中医养生史上,历代医家有力主运动养生的,也有强调静养的,刘老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养生实践,提出养生要动静适宜,动静结合,即做到外动内静,身动心静。主张“生命在于运动”,勤用脑,勤运动,“动则不衰”,然他又指出“动”是适度的、有序的,要有动有静,不能“动”得过头,违反自然规律。刘老强调动静适宜,还有一层含义,即“动”与“静”,要与人体的脏腑功能、个体的承受能力相“适宜”,切不可太过,过犹不及。指出运动固然好,但要适度,特别是中老年人,运动时要掌握好运动量,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方法,如散步、爬山等。另也可选择松静功(气功)、简化太极拳、广播操、八段锦、按摩等运动保健方法中的几个招式或手法,编成一套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选择运动方式也要适合自己,不能看别人选择什么方式就一味模仿,甚至不顾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过度的运动或者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不仅起不到养生保健的作用,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

刘老还强调,不管采用何种养生方法,必须坚持才能收到成效。要想健康长寿,必须在找到正确且适合自己的方法后持之以恒,这方面没有捷径可走。刘老自身体质不太好,现年近八旬,仍思维敏捷,坚持门诊,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完全得益于他自中年起就注重养生且坚持不辍。神形共养,动静适宜,持之以恒,这是刘老数十年的养生心法。


二、贵德立志以全神

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万物由道而生,因德而长,都必须“尊道”而“贵德”,养生亦莫不如此。养生者唯有遵循养生之“德”,由“贵德”而达到“得道”的境界,方能“却老而全形”。《中庸》云:“大德必得其寿”,即常说的“德者寿”。历代医家、长寿之人无不重视道德的修养,华佗之弟子吴普、孙思邈等都是身体力行取得实效的典范。所谓:“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明确指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

刘老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认识到,养生必先修德立志,追求高尚的道德,确立远大的志向,对于养生长寿作用重大;强调人的精神心态保持清静、乐观、开朗、坚强,才能有益于健康长寿。认为精神情志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一个人的情绪对健康影响是很大的。中医理论认为,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则易于导致各种疾病。仁慈宽厚者胸怀宽广,高风亮节,不贪不淫,故能颐养天年。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健康有明显的影响,仁慈宽厚的人往往心胸豁达,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都处于最佳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最佳的功能状态。美国密歇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对2700多人进行长达14年的调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乐于助人,和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预期寿命会显著延长;相反,心怀敌意,损人利己,且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死亡率比正常人要高出1.5倍。

刘老认为,养生先修德,对一般人而言就是要超越物质情欲,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而对以医为业者,更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刘老出生于医学世家,自幼受到医学的熏陶,也目睹了很多患者的疾苦,因此从小就立志从医,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为人生最大的快乐和追求。尽管长期担任单位要职,行政管理工作事务繁杂,但从来没有放松思想品德的修养和对医学知识的学习,也从不曾脱离医学临床,长期坚持看病、门诊,从无间断。晚年其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并没有出现《素问•徵四失论》中论述的“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的失落感情况。这时虽手中的“权力”小了,“应酬”少了,但刘老及时调整心态,顺应环境的变化,淡泊名利,仍坚持在临床一线,“业务”多了,看病的人多了。虽然也有不顺心的时候,但总能顺应自然,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名利,继续发挥余热,一心扑在临床业务上,以病人为中心,“若有疾恶来求救者”,不问贵贱贫富,“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正是这种“淡看庭前花开花落,笑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心境和高尚的医德医风,使其得以“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年近八旬仍能诊病疗疾、传道授业。


三、自创功法以养神

气功养生是中医学养生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历史悠久。如汉代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至今仍被广大养生爱好者喜爱,其他如东晋时期的葛洪,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隋代巢元方,唐代孙思邈,明代李时珍、张景岳,清代张璐等,也都在自己的著作中对气功养生做了很多重要的论述。钱学森曾说:“气功属人体科学的内容,它对保护人民健康和治疗疾病有公认的效果。”说明气功本身对维护人们身心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刘老在吸收前人气功养生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气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气功是强身健体的一种手段,对调节人体脏腑功能有一定的好处。明确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包括练心、练意两个方面。练心,实为思想品德的修养,即常言的“修心养性”。练意,则强调一无一有,即无私欲,有善心,此为修炼的基本要求。如私心邪念纷起,则练意时难以入定、入静,甚至走火入魔而误入歧途。刘老指出气功流派甚多,但不外静功、动功、动静结合功三类。在此基础上,根据放松功的原理,结合静功特点和自己的需求,加以调整、改创而编成一套练功方法,因为属于静功,故曰松静功。其要点是以放松为主,松弛全身,排除杂念,舒畅气血,和调脏腑,疏通经络,养心全神。

修习松静功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如下:

(1)姿势:此本属于练习气功“调身”之类。本功法对练功姿势无严格要求,不拘于何种姿势,站、坐、卧均可。只要自觉舒适自然,能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即可。

(2)练功法:行功时,即默想自己的思想、肌肉、神经俱已放松。先由上丹田(两眉间)开始,默念“松”,然后依次至面、颈、胸、腹、大腿、膝、小腿、脚趾、脚底涌泉穴。每处默念(想)“松”字3次,在止息点,轻轻意守(仍默想“松”)约3分钟。如此顺序,反复练习3~5次。

在上述全身逐次放松的基础上,可单独放松某一紧张点或病变部位,意守该处,并默念“松”20~30次。

此外,亦可行整体放松练习。意念不局限于某一处,而是将全身作为一个单位,默想放松。此种放松可分两种:①从头至足,似涓涓流水由上而下,默想放松;②从身体内向外,默想放松,感觉全身松弛,毛孔张开且进行呼吸,此为气功的皮肤呼吸法(意境)。这种整体放松通常在做完由上而下的逐次放松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因而其需要有一定基础,才能做到。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2927号-5   湘公安网备号43010402000231号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  24小时急救电话:0731-88866120
传真:0731-88854265  联系邮箱: zyyfy2016@163.com

公众号预约

支付宝预约

视频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