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某,男性,67岁,长沙人。
2008年1月底,患者因易饥饿、消瘦在湘雅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癌,于2008年2月4日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胃)中—低分化腺癌。于2008年3月6日求吾师中药治疗。
症见:胃脘不适,纳呆,食后腹胀,乏力,大便溏,每日2-3次,小便调,寐欠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患者正值术后化疗期间。
中医辨证:脾肾两虚,脾胃不和。
治则:健脾和胃,补肾养血。
方药:脾肾方加减。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法半夏9g,竹茹10g,苏梗10g,女贞子10g,枸杞10g,菟丝子10g,鸡血藤15g,仙灵脾10g,姜黄6g,黄连3g,吴茱萸3g,炒麦芽15g,炒谷芽15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5g,水煎每日一剂。
二诊:2008年4月8日,服上方治疗,腹胀、乏力减轻,饮食增加,仍感胃脘不适,大便溏,每日1-2次,小便调,寐欠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加夜交藤15g、沉香粉3g(冲服)。
三诊:2008年6月15日:患者口服上方配合化疗5周期,纳可,寐安,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去黄连3g、吴茱萸3g,水煎每日一剂。
四诊:2008年7月9日,患者口服上方配合完成化疗6周期,未出现明显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化疗毒副反应。现无明显不适感。纳可,寐安,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继续脾肾方加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处方:白参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苏梗10g,女贞子10g,枸杞10g,菟丝子10g,鸡血藤15g,仙灵脾10g,姜黄6g,炒麦芽15g,炒谷芽15g,白花蛇舌草15g,菝契15g,石见穿15g,甘草5g,水煎每日一剂。
五诊:2008年7月21日,因怀疑肺结核而行抗痨治疗,出现午后低热(38度左右),纳呆,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再次相关检查后,排除了肺结核的可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中药以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5g,法半夏9g,党参15g,黄芩10g,白术10g,茯苓10g,生黄芪15g,苏梗10g,女贞子10g,枸杞10g,旱莲草10g,炒麦芽15g,炒谷芽15g,甘草5g,水煎每日一剂。
六诊:2008年8月4日,已无发热,饮食好转,仍乏力,寐安,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以吾师经验方扶正抑瘤方加减。处方:白参10g,黄芪15g,茯苓10g,白术10g,灵芝10g,女贞子10g,枸杞10g,菟丝子10g,姜黄6g,苏梗10g,金钱草15g,菝契15g,石见穿15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5g。
末诊:2010年7月20日,患者每月复诊一次,以扶正抑瘤方加减治疗,患者无明显不适感,未见复发及转移。处方:白参10g,黄芪30g,茯苓10g,白术10g,灵芝10g,制附片3g,蒲公英15g,苏梗10g,乌贼骨10g,女贞子10g,枸杞10g,菟丝子10g,姜黄6g,莪术9g,菝契30g,石见穿30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5g,水煎每日一剂,继续巩固治疗。
按 1、手术、化疗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下等是化疗期间常见的毒副反应。患者初诊时,胃癌根治术后约一月,刚开始化疗,已出现明显的消化道反应,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脾胃不和,瘀毒未尽,吾师以健脾和胃,补肾养血,佐活血解毒。以脾肾方加减。脾肾方为吾师多年临床所总结的经验方,专为化疗患者而设,以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健脾,法半夏、竹茹和胃止呕,麦芽、谷芽消食和胃,左金丸调和肝胃,苏梗、行气和胃,使脾胃调和;另以女贞子、枸杞、菟丝子、鸡血藤、仙灵脾等补肾,与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相辅相成,补先天、资后天,使气血调和,防治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化疗期间,一直配合脾肾方加减治疗,未出现明显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化疗毒副反应,无明显不适感。化疗完成后,吾师改扶正抑瘤方加减,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肿瘤复发、转移。
2、脾胃互为表里,纳运协调,燥湿相济,升降相因。《灵枢·海论》称:“胃者,水谷之海”。《灵枢·玉版》称“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癌的治疗以健脾和胃为关键。本患者胃癌术后,胃气大伤,累及脾脏,脾胃两虚,术后化疗使脾胃更虚,甚至脾虚及肾。脾胃健运依赖肾阳的温煦、肾精的充养,故健脾和胃、温补脾肾为本患者治疗之本,也是大多数胃癌患者的治疗大法。在这基础上,活血、行气、解毒,扶正祛邪并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肿瘤复发转移,以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