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某,男,67岁,长沙市人。
患者因上腹部不适,考虑胃癌于2005年4月作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胃进展期溃疡型低分化腺癌,浸润深肌层。术后进行化疗三周期,不能坚持于2005年9月7日求吾师中药治疗。
症见:偶尔背部有刺痛感,睡眠差,纳可,大便尚调,小便夜间尿多。舌暗,苔黄,脉缓。
中医辨证:脾肾两虚,瘀毒内结。
治则:补益脾肾,化瘀解毒。
方药:脾肾方加减。白参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灵芝10g,枸杞10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干姜5g,桂枝6g,连翘10g,法夏9g,竹茹10g,鸡血藤20g,甘草5g,水煎每日一剂。
二诊:2006年1月19日,经上方治疗,情况好转并同期完成5周期化疗,现上腹部手术切口疼痛,口干舌燥,纳可,二便尚调,夜寐欠安,准备明日再次化疗。舌偏紫,苔黄,脉细仍以上方加减。处方:白参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灵芝10g,枸杞10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当归10g,麦冬10g,石斛10g,炒枣仁20g,法夏9g,竹茹10g,鸡血藤20g,蛇舌草15g,甘草5g,水煎每日一剂。
三诊:2006年12月20日,胃癌术后1年8个月,胃镜:残胃炎,电子鼻咽喉镜:慢性肥厚性声带炎。肿瘤标志物:CEA1.83ug/L、CA199:27.33KU/L,CA125:16.48KU/L。纳可寐安,二便可,左耳耳鸣。舌质红,苔黄,脉弦。仍以脾肾方加减。处方:白参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山药10g,灵芝10g,炮姜5g,蒲公英10g,苏梗10g,菟丝子10g,枸杞10g,女贞子10g,全虫3g,莪术9g,熟地10g,半枝莲15g,蛇舌草15g,蚤休15g,甘草5g,水煎每日一剂。
末诊:2012年12月21日,患者坚持治疗并2-3月来门诊在原方基础上随症加减,定期复查。现一般情况均可,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至今健在7年余。
按 1、本患者为进展期溃疡型低分化腺癌,浸润深肌层,且已行手术及化疗,想寻求中医进一步巩固治疗而求于吾师。胃癌属于中医的“反胃”、“胃反”、“噎膈”、“胃脘痛”、“积聚”、“伏梁”、“翻胃”等范畴,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或感受外来邪毒,引起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经络功能失常,出现食滞、气郁、血瘀、痰结、邪毒内塞等一系列病理性改变,最终导致癌肿形成。胃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脾胃衰弱,邪毒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因病理之一,包括热毒、痰湿等,邪毒包括了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以及转移、浸润,包括了肿瘤所在部位炎症性反应。肿瘤的成因之一是热毒留滞不去,胃癌即热毒不去,胃气不复,故以清热解毒药攻其毒气。
2、吾师分析认为对于术后的辅助治疗,因胃癌患者本身消化道功能减弱和免疫功能降低,经过手术打击及化疗后这些症状更加严重,需配合扶正补气之中药治疗,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及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促进患者尽快康复。该患者一诊时正值手术后及化疗期间,故中医药主要以补益脾肾,扶正气为根本治法,并以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为原则,吾师以脾肾方加减治疗,方中以白参、黄芪、白术、茯苓、灵芝、枸杞、女贞子、菟丝子以补益脾肾,患者症见背部刺痛,故加以炮姜、桂枝、连翘以通经止痛。法夏、竹茹以减少化疗期间的消化道胃肠反应,兼顾鸡血藤以减少化疗药对骨髓的抑制;二诊时吾师考虑患者仍在化疗期间,继续守方治疗。三诊时患者化疗已完成,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继续补益脾肾,祛瘀解毒,以防止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故加蒲公英、全虫、莪术、蚤休、半枝莲、蛇舌草祛瘀解毒、抗癌散结,以炮姜、苏梗以理气护胃,祛邪而不伤正统筹全方。患者坚持中药治疗且无复发无转移一般情况好,已生存7年健在。中医药在改善胃癌癌前病变、防止癌症的转移及复发等方面己经显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中药特别是对于术后及化疗期间的辅助治疗,对提高患者免疫能力,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以及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