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女,37岁,株洲人。
患者宫颈癌术后3月余,术前化疗1周期,放疗一疗程,病理:(宫颈)符合鳞癌(高-中分化)。术后化疗3周期,(末次2010年7月)。B超(2010年9月8日):子宫术后缺如,盆腔左侧液性肿块考虑淋巴囊肿。因术后伤口长期未愈,于2010年9月8日要求吾师中药治疗。
症见:精神欠佳,神疲乏力,腰部胀痛,下腹疼痛不适,术后伤口未愈合,有脓性分泌物,二便尚调,夜寐差,舌暗红,苔黄,脉细。
中医辨证:脾虚血亏,瘀毒内结。
治则:补脾益血,解毒散结。
方药:脾肾方合五味消毒饮加减。白参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木香10g,法半夏9g,枸杞10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野菊花10g,地丁10g,金银花10g,蒲公英15g,丹皮10g,连翘10g,鸡血藤15g,蛇舌草30g,夏枯草15g,甘草5g,水煎每日一剂。
二诊:2010年10月13日,服上方伤口已愈合,精神欠佳,神疲乏力,腰部胀痛,下腹坠胀疼痛不适,二便尚调,夜寐欠安,舌暗红,苔黄,脉细。以脾肾方加减。处方:白参10g ,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木香10g,法半夏9g,枸杞10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升麻8g,生牡蛎15g,旱莲草10g,酸枣仁20g,夏枯草15g,重楼15g,半枝莲15g,蛇舌草15g,甘草5g,水煎每日一剂。
三诊: 2010年11月17日,神疲乏力,腰部胀痛,下腹坠胀感,大便尚调,小便灼热感,淋漓涩痛,夜寐欠安,舌暗红,苔黄,脉细,续方加减。处方:白参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木香10g,法半夏9g,枸杞10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升麻5g,石韦10g,金钱草10g,酸枣仁20g,夏枯草15g,重楼9g,半枝莲15g,蛇舌草15g,甘草5g,水煎每日一剂。
四诊:2010年12月15日,精神尚可,稍感乏力,腰部胀痛缓解,下腹坠胀感减轻,大便尚调,小便灼热感,淋漓涩痛较前减轻,夜寐欠安,舌红,苔薄黄,脉细。续方加减治疗。处方:白参10g,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0g,法半夏9g,枸杞10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全虫3g,石韦10g,金钱草10g,酸枣仁20g,重楼15g,半枝莲30g,蛇舌草30g,甘草5g,水煎每日一剂。
末诊:2012年3月28日,患者坚持中药治疗,2-3月调整处方,2012年1月5日复查B超:子宫术后缺如,盆腔左侧淋巴囊肿较前无明显变化,余未见明显异常。精神食欲可,二便尚调,夜寐安,无明显腹胀腹痛,舌红,苔薄黄,脉细。以脾肾方合扶正消癌汤加减,处方:白参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灵芝10g,枸杞10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夏枯草15g,地丁15g,生牡蛎15g,重楼9g,半枝莲30g,蛇舌草30g,甘草5g,水煎每日一剂,进行巩固治疗。
按:汉代医家华佗在《中藏经》中云:“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至金元时期,金张元素《活法机要》指出:“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虚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历代医家以上论述,较为完善阐明肿瘤的形成是因为外邪侵袭,饮食内伤、情志暴忧,蓄毒流注,脏腑虚弱。本患者宫颈癌,吾师以健脾养血化瘀解毒散结法进行治疗,并以五味消毒饮为主加减,其伤口脓性分泌物消失,并以该方与经验方脾肾方进行后续治疗而获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