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才培养
中医师承
潘敏求工作室
工作室简介
名老中医个人简介
工作室概况
工作室团队
荣誉展示
工作室动态
科学研究
学术思想
临床研究
科研成果
薪火传承
传承谱系
传承弟子
弟子研究及感悟
传承之路
专著与论文
学术讲座
视频专栏
医案荟萃
特色经验方
养生保健
大师风采
媒体报道
个人剪影
生活逸事
纵隔淋巴瘤化疗后医案讨论
来源:撰稿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7年09月01日 16:59  浏览:

时间:2013年9月20日16:00

地点:肿瘤一科医师办公室

主持人:潘敏求主任医师

参加人员:潘敏求主任医师、潘博副主任医师、蒋益兰主任医师、蔡美主任医师、杜小艳主任医师、曾普华副主任医师、曹文、傅剑锋、李琳霈、宁鹤丽、程晓燕主治医师、唐蔚住院医师。

病例报告人:唐蔚住院医师

夏某,男,17岁,长沙市人。

因面部浮肿,伴胸闷气促,不能平卧,前后4月并逐渐加重,急诊入省湘雅医院胸外科,CT发现上纵隔巨大肿块,该科拟诊为纵隔肿瘤,因患者病重,颈、胸部浮肿,气促不能平卧,难以耐受纵隔镜检查,而无法获取病理证实。患者去省某医院即行CHOP方案化疗二周期,诸症好转,复查胸部CT:上纵隔肿块范围分界不清,双肺未见主质病变,腹部CT:肝、脾、胰、肾未见肿块,腹腔、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于2011年9月8日求吾师中药治疗。

症见:头昏目眩,胸闷,轻咳,有痰,气促,气短,活动后加甚,体虚乏力,失眠多汗,纳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辨证:气血两亏,肝郁气滞。

治则:补气益血,健脾益肾,理气散结。

方药:脾肾方加减。西洋参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当归10g,熟地10g,鸡内金10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柴胡10g,灵芝10g,桑白皮10g,杏仁10g,煅牡蛎15g,麦冬15g,五味子10g,淡竹叶10g,夏枯草15g,甘草5g。水煎,每日一剂。

二诊:2011年11月15日,服上方60余剂,头昏目眩好转,仍有胸闷,稍气促,体虚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守方治疗。

三诊:2012年7月20日,一周前,患者突然发现右颌下一肿物2cm×2cm,疼痛,伴咽部不适,不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改服四物消瘰汤加减。处方:当归10g,生地10g,赤芍10g,川芎10g,陈皮10g,牛蒡子10g,桂枝5g,土贝母6g,白芥子6g,生牡蛎15g,生法半夏(先煎)10g,紫花地丁12g,昆布10g,海藻10g,夏枯草15g。水煎,每日一剂。

四诊:2013年2月15日,服上方30剂,颌下肿块消失,改服脾肾方加减。处方:西洋参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当归10g,熟地10g,白芍10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菟丝子10g,固脂10g,柴胡10g,灵芝10g,麦冬15g,五味子10g,淡竹叶10g,夏枯草15g,甘草5g。水煎,每日一剂。

五诊:2013年5月22日,复查CT:上纵隔肿块范围分界不清,双肺未见主质病变,肝、脾、胰、肾未见肿块,腹腔、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肝肾功能白细胞均在正常范围,续方治疗。

六诊:2013年7月22日,稍有胸闷、气促,痰多,舌白,疲乏无力,四肢指端麻木、畏冷,纳可,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仍以补气益血,健脾益肾为主,佐以温胃散寒,活血散结,取脾肾方合四物消瘰汤加减,处方:西洋参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鸡内金10g,当归10g,熟地10g,桂枝5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菟丝子10g,柴胡10g,灵芝10g,干姜5g,细辛3g,五味子5g,紫苏子10g,淡竹叶10g,夏枯草15g,昆布10g,海藻10g。水煎,每日一剂。

末诊:2013年9月18日,复查CT:上纵隔肿块范围分界不清,双肺未见主质病变,肝、脾、胰、肾未见肿块,腹腔、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肿瘤未复发,已恢复上课学习至高中毕业。

唐蔚住院医师:患者原发灶在纵隔内,称纵隔淋巴瘤。纵隔位于两侧胸膜之间,上为胸腔入口,下为膈肌,前为胸骨,后为脊柱及相对应的肋缘,发生在该处的肿瘤为纵隔肿瘤。包括胸腺瘤、神经原性肿瘤、畸胎类肿瘤、囊肿、胸内甲状腺肿等。由于纵隔内含有心脏,大动脉、静脉、食管、气管、胸导管等主要器官及淋巴、神经、结缔组织等等,手术难度较大。

蒋益兰主任医师:《中藏经》云:“结作瘿瘤,陷作痈疽,盛而为喘,减而为枯。”明代张仲景指出:“劳咳声哑,声不能出或喘息气促者此肺脏败也,必死。”其所描述均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纵隔肿瘤或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喉返神经,致声嘶和压迫上腔静脉致颈面浮肿,喘息气促,十分吻合,也指出病情危重和预后不佳。本患者起病隐匿,初起时无症状,逐渐出现面部颈部浮肿,胸闷、气促、咳嗽不得平卧,皆为肿瘤压迫挤压胸腔组织脏器所致,病情严重,急诊入院,因病重不能平卧,难以耐受纵隔镜检查,无法获取病理证实,临床拟诊为纵隔淋巴瘤,化疗两周期,肿块缩小,压迫症状基本解除。但患者头昏目眩,胸闷、稍气促,失眠汗出,血象偏低。

潘老:此患者可考虑为化疗所致气血脾肾亏损。中医辨证属气血两亏,肝郁气滞。治以补气益血,健脾益肾,理气散结。方取脾肾方加减治之。患者服上方两月余,头昏目眩好转,体力稍增,仍有胸闷,气促,体虚乏力。三诊时患者突然发现右颌下一肿物2cm×2cm,疼痛,伴咽部不适,恐肿块复发,并投入四物消瘰汤加减,患者服完30余剂,肿块基本消退,可能为寒凝气结,并未复发、转移,并以脾肾方与四物消瘰汤加减后续治疗,2013年元月18日复查,原发灶无复发,生活如常,已恢复上课学习至高中毕业。淋巴瘤多因肝肾阴亏,虚火内动,灼津为痰,痰火凝结而形成,加之邪毒侵袭,正气虚损,瘀血凝滞也是本病的主要因素,即:虚为本,痰、毒、瘀为标,标属实。根据标本兼顾的原则,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经验方为四物消瘰汤加减,有袪寒散结,化痰软坚之作用。适用于治疗淋巴瘤寒痰凝结型。主要药物为:土贝母、白芥子、陈皮、夏枯草、昆布、皂刺、生南星、生法半夏、生牡蛎、海藻、山慈姑,在临床使用时可随症加减,经验是:①气虚乏力者加黄芪、西洋参、党参。②肝肾阴虚加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③纳食不佳者加砂仁、麦芽、鸡内金。④腰膝酸软者加杜仲、牛膝。⑤若放、化疗后肿块压迫症状减轻,患者仍有胸中憋闷,头面浮肿,咳嗽气促,胸闷喘息,痰多清稀,四肢重浊无力,肢端麻木不仁、为水阻胸中寒气袭肺,阻遏气机,肺气失降,常在方中加干姜、细辛、五味、桂枝。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收敛心肺之气;桂枝辛温发散,通达三焦助干姜、细辛温阳化气,祛散内饮,亦是吾师配方用药之经验。我曾以本方治疗恶性淋巴瘤10例,肿块消失3例,基本消失1例,缩小1/2以上2例。原发肿瘤<5cm者(单个)第1、2月单纯中药治疗肿块能较快缩小,继续服药治疗,直至肿块逐渐消失预后较好。放疗和化疗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手段,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期,其治疗方案和预后都有差别。中医中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研究和报道甚多。一般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加软坚散结,解毒抗癌之品,如:昆布、海藻、夏枯草、黄药子、山慈姑、僵蚕、贝母等,临床仍以中药结合化疗为宜。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2927号-5   湘公安网备号43010402000231号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  24小时急救电话:0731-88866120
传真:0731-88854265  联系邮箱: zyyfy2016@163.com

公众号预约挂号

支付宝预约挂号

视频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