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4月11日16:00
地点:肿瘤一科医师办公室
主持人:潘敏求主任医师
参加人员:潘敏求主任医师、潘博副主任医师、蒋益兰主任医师、蔡美主任医师、杜小艳主任医师、曾普华副主任医师、曹文、傅剑锋、李琳霈、宁鹤丽、程晓燕主治医师、唐蔚住院医师。
病例报告人:唐蔚住院医师
李某某,女,38岁,浏阳县人。
患者于2005年8月突然摸到右颈部肿块如枣大,经抗炎治疗无效,鼻咽活检确诊为:(鼻咽)低分化鳞癌并右颈部淋巴结转移,经放射治疗基本恢复正常。放疗3年后出现鼻衄,口中异味,2008年12月8日CT检查:鼻咽部右侧咽隐窝处结节隆起,并向口咽侵润(未再作活检),双肺未见转移,肝、脾、胰、肾正常,腹腔、腹膜后均未见肿大淋巴结,临床考虑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随即进行局部放疗加全身化疗同步治疗,患者感毒副反应太大,难以承受,2011年元月6日求吾师中药治疗。
症见:病容,体瘦,咽喉灼痛,吞咽困难,纳少渴饮,疲乏无力,头昏目眩,大便干结,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脉细数。
中医辨证:气阴两虚,火热炽盛。
治则:益气养阴,生津润燥,解毒散结。
方药:麦门冬汤加减。麦冬20g,西洋参10g,法半夏10g,枸杞子10g,陈皮10g,北沙参15g,桑白皮15g,天花粉15g,石斛10g,牛蒡子10g,金钱草15g,半枝连15g,红花5g,淡竹叶10g,大黄5g,粳米10g,大枣5枚,甘草5g。水煎,每日一剂。
二诊:2011年元月24日,服上方诸症平稳,因白细胞低,改脾肾方加减。上方加女贞子10g、菟丝子10g、仙灵脾10g、灵芝12g,益气养阴,补脾益肾。
三诊:2011年2月15日,头痛,时有刺痛,失眠,咽喉干灼,少量回缩涕血,舌红干少苔,脉细数。因患者拒绝再放疗,被迫中断,考虑病灶仍在发展,原方加全蝎5g、红花5g、川芎10g加强散结解毒。
四诊:2011年10月18日,坚持服上方,诸症好转,复查CT:鼻咽部右侧咽隐窝饱满未见结节隆起。肝、脾、胰、肾正常,腹腔、腹膜后均未见肿大淋巴结。
五诊:2013年4月6日,以上方加减口服,复查CT:鼻咽部与2009年10月18日比较相同。
唐蔚住院医师:患者鼻咽癌放疗后3年复发,随即进行局部放疗加全身化疗同步治疗,放射治疗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机体的正常组织,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医学上称之为放射治疗的毒副作用。
曹文主治医师:中医理论认为:这种毒副作用,可以看成是外邪侵犯,具有“火热毒邪”特点的放射线,作用于人体,导致热毒过盛,伤津耗气,以致气阴两虚。另一方面,热毒壅滞于经脉,导致气滞血瘀热结,而出现咽喉干燥灼痛,吞咽困难,粘膜破溃,恶心呕吐,食纳减退,口渴喜饮,疲乏无力,大便干结,小便黄少,舌质红干,舌苔黄,脉弦数。此为放射治疗后热毒之邪,灼伤津液所致的口腔反应或称放射性口腔炎。
潘老:此患者可以养阴生津,清热解毒治疗,取麦门冬汤加减。方中重用麦冬生津润燥,西洋参、甘草、粳米、大枣补养脾胃,使中气充盛,则津液自然上输于肺,于是肺得其养。法半夏降逆下气,与麦冬相伍清胃止呕,与诸药合用,非得不嫌其燥,且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西洋参、麦冬、黄芪、生地、石斛、女贞子具有益气生津、清热凉血之功,能使口腔粘膜细胞增生,修复损伤的唾液腺,恢复其分泌功能,从而起到减轻放疗口渴干灼,咽喉疼痛的毒副作用。由于患者白细胞低,改用脾肾方治疗,方中枸杞子、女真子滋补肝肾之阴,菟丝子、仙灵脾滋补肾中之阳,阴阳平衡,水火互济,使补阳而不燥热,补阴而不滋腻。肾中元阴元阳旺盛,滋生肾精,骨髓充填,从而纠正放、化疗对骨髓的抑制状态,升高血象。灵芝保护肝脏,促进肝功能恢复。因癌瘤还在发展无法控制,在方中加入红花、全蝎,川芎活血化瘀,消症散结,疏风透脑,与夏枯草、白花蛇舌草、金钱草等清热解毒之品结合,直接作用于肿瘤。复发后连续纯中药治疗追踪二年,CT检查鼻咽部无复发,无转移病灶,乃我治疗鼻咽癌不同临床时期的系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