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6月28日16:00
地点:肿瘤一科医师办公室
主持人:潘敏求主任医师
参加人员:潘敏求主任医师、潘博副主任医师、蒋益兰主任医师、蔡美主任医师、杜小艳主任医师、曾普华副主任医师、曹文、傅剑锋、李琳霈、宁鹤丽、程晓燕主治医师、唐蔚住院医师。
病例报告人:曹文主治医师
杨某某,女,69岁,广东人。
患者从2010年3月起,腹部胀痛,纳食后为甚,症状逐渐加重,并向双腰部、胝尾部放射,纳食减少,伴发热、恶寒,肩臂及双下肢出现皮疹,影响睡眠,去当地医院检查。腹部B超:腹膜后见一肿块4cm×5cm×3.8㎝,另有多个淋巴结增大。经B超引导下作肿块穿刺未发现癌细胞,于2010年5月20日在广州南方医院剖腹探查,活检病理证实为腹膜后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化提示为小淋巴细胞型,随即进行6个周期化疗并加用美罗华。疗程结束复查腹部B超和CT,腹膜后肿块基本消失。转氨酶升高98u/L,白细胞降至3.4×109/L,于2010年9月26日求吾师中药治疗。
症见:稍瘦弱,面部色素沉着,疲乏无力,头昏眼花,心悸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腹部微胀,恶心干呕,纳食减少,口干喜饮,大便干,脉细弱数,舌红,苔薄黄。
中医辨症: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胃失和降。
治则:补气益血,健脾益肾,疏肝和胃。
方药:脾肾方合香砂六君汤加减。西洋参10g,黄芪15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砂仁10g,法半夏10g,柴胡10g,郁金10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仙灵脾10g,菟丝子10g,鸡内金10g,麦芽10g,虎杖15g,田基黄15g,甘草5g。水煎,每日一剂。
二诊:2010年11月28日,服上方50余剂,仍头昏眼花、心悸失眠多梦,疲乏无力,腰膝酸软,腹部微胀,脉细弱数,舌红,苔薄黄。仍以补气益血,健脾益肾,疏肝和胃治之。上方加麦冬12g、五味子10g、酸枣仁15g、宁心益智,安神补心。
三诊:2011年3月16日,服上方治疗3月余,转氨酶降至43u/L,上方去虎杖、田基黄、鸡内金、麦芽继续治疗。
四诊:2011年9月20日,仍疲乏无力,腰膝酸软,腹部微胀,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以补气益血,健脾益肾为主,佐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守方治疗。
五诊:2012年6月26日,腹部CT:腹膜后未见肿块,未见肿大淋巴结,肝、脾、胰、肾未见肿块,白细胞稍低3.6×109/L,取四物消瘰汤与脾肾方合方加减,处方:西洋参10g,黄芪15g,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0g,昆布10g,海藻10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南星10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山茱萸10g,菟丝子10g,仙灵脾10g,生牡蛎15g,夏枯草15g,白花蛇舌草15g,水煎,每日一剂,进行康复和巩固治疗。
曹文主治医师: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其它淋巴结外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原发于淋巴结者,多发于颈部,正如《灵枢·寒热篇》曰:“寒热瘰疠在于颈腋者,何气使之?”岐伯曰:“此皆鼠瘰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说明颈腋淋巴结肿大之“寒热瘰疬”的病因是寒热毒气留于脉中,结为肿核,积聚于颈腋,皮色如常,坚硬如石,不痛不痒,并命名为“瘰疬”,属于中医“阴疽”范畴。是古代医家最早提出的发病与“毒气”有关。
杜小艳主任医师:患者肿块原发于腹腔,腹膜后,“无痰不成核”,由于素体脾胃虚弱,脾阳不能温化,水湿停聚于内,日久蕴结成痰,痰湿凝滞,脉络受阻,痰湿毒与瘀血互结凝聚成痞,积于腹腔,堵塞腔道,压迫胃肠,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胃浊上逆,恶心作呕,纳食减少。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因此患者初起时腹部胀痛,纳食后加重,由于肿块日渐增大,挤压脏器,疼痛加重,并向腰部、骶尾部放射。痰郁阻滞,气机不畅,郁而化热,热毒内盛,导致患者发热时作或恶寒发热交替,口渴饮水。热郁肌肤不能透达,皮肤瘙痒,热扰心神,心无所主,心神不安,无法入眠,十分苦楚而就医,方获得诊断、治疗。该病以化疗为主,患者经六周期化疗病邪已却,肿块消退,但体虚乏力,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转氨酶升高。
潘老:此乃化疗所致气血双亏,肝肾亏损,中医辨证属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胃失和降。治以补气益血,健脾益肾,疏肝和胃。取脾肾方合香砂六君汤加减并加虎杖、田基黄凉肝解毒。服上方50余剂,纳食增加,仍头昏眼花,心悸失眠多梦,疲乏无力,腰膝酸软,腹部微胀,于上方加麦冬、五味子、酸枣仁,宁心益智,补心安神。服药3月,转氨酶降至43u/L,白细胞逐渐上升。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云:“失荣者,其患多生于肩之上,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半载一年,方生隐痛,气血渐衰,形容瘦削,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肿泛如莲,秽气熏蒸,昼夜不歇……平生疙瘩,愈久愈大,越溃越坚,犯此俱为不治”。中医典籍的记载恰似恶性淋巴瘤晚期的症状与不良预后。①本病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是脏腑虚弱,气机郁阻,水湿运化失职,导致气滞血瘀,湿浊内生或外邪侵袭,热毒化火,灼津为痰,痰火凝结,痰、毒、瘀互结而成。②辨证时,应注重虚、实、标、本。全身气血,阴阳失调,脏腑虚弱为本。气滞瘀血,痰浊水湿为标。气血阴阳脏腑不足为虚。痰、毒、瘀为实。③中医治疗原则:益气散结,祛痰软坚,化瘀解毒。④以经验方四物消瘰汤加减治疗。方中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活血养血,化瘀生新。昆布、海藻、夏枯草、生牡蛎、南星软坚散结,豁痰开窃。枸杞子、女贞子补肾之阴,化生肾精。菟丝子、固脂补肾之元阳,壮命门真火。西洋参、黄芪大补元气,增强机体抗邪能力,鼓动肾中之元阴元阳,化生肾精,滋生精髓,充填骨髓,有助于解除化疗、放疗对骨髓的抑制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⑤临床实践中,可根据化疗后肿块残留的大小,适当加入重楼、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等具有抗肿瘤活性之品结合,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延缓肿瘤复发转移。⑥治疗期间由于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食纳减退,肠道麻痹,大便秘结,肝损伤,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须结合中医中药辅助治疗而得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