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概念
绝经是指每一个妇女生命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功能终止。卵巢功能衰退呈渐近性,人们一直用“更年期”来形容这一渐近性变更时期,由于更年期定义含糊,1994年WHO废弃“更年期”,推荐采用“围绝经期”,即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绝经指月经停止1年以上。我国城市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农村妇女为47.5岁,表现出不同症状,一系列性激素减退所致月经紊乱、情志异常、烘热汗出、眩晕耳鸣、心悸失眠、浮肿便溏等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医历代医籍中无相应的病名,根据临床各异,散见在“月经过多”、“脏躁”、“浮肿”、“失眠”、“眩晕”等病范畴。现代医学称经断前后诸证。本病为妇科常见病,其发病率85%,干扰妇女正常生活,影响妇女身心健康。
二. 病因病机
1. 中医:本病为妇女进入围绝经期,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损,精血不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肾中阴阳失调所致。
(1) 肾阴虚:素体阴虚或产乳过众,精血耗伤,天癸渐竭,肾阴亏虚,阴虚则阳失潜藏,或水不涵木,可致肝阳上亢,水不济火则心肾不交,故肾阴虚者临床多兼有肝肾阴虚,心肾不交。
(2) 肾阳虚:月经将绝,肾气渐衰,命门大衰,虚寒内盛,脏腑失于温煦,冲任失养,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以致经断前后诸证。《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是人体生长衰老的自然规律,肾虚为本病的主要病机。
2. 西医:进入围绝经期,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卵巢逐渐停止排卵,雌激素分泌物减少,促进性腺激素分泌增多,黄体生长素仍保持正常水平;绝经后,卵巢不能分泌雌激素,促性腺激素水平逐渐升高,黄体生成素升高;至老年期雌激素稳定在低水平,促性腺激素略下降。此外,患者机体老化,以及精神、神经和所处社会环境也可相互影响。育龄妇女若因卵巢受到严重破坏,如感染、肿瘤、手术切除卵巢,放疗、化疗等人工绝经,以及先天性卵巢发育异常,以及个人体质、健康状况而提前绝经而发生此病。
本病肾虚临床可见肾虚肝旺、肾虚肝郁、肝脾不和、心肾不交四型。肾虚肝旺者,因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乎动,主乎升,乙癸同源,精血同源,因肾气衰退,肝失肾水之涵养,则刚强之性暴现,出现肝阳上亢,以及虚生内热,热迫冲任,见头晕头痛、血压偏高,烦躁不安,月事提前,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肾养阴平肝潜阳,以栀柏地黄汤加龟甲鳖甲滋肾养阴,龙骨、龙齿、珍珠母平肝潜阳,莲子心、黄柏、栀仁清热而不伤阴。肾虚肝郁型,绝经之前,天癸将竭,肝肾不足,疏泄失司,女子阴性凝结易于怫郁为病,而出现乳房胀痛,胸胁胀闷,腹胀纳呆,时而叹息,烦躁易怒,以柴胡疏肝散合二至丸加减,柴胡、白芍、香附、八月扎、合欢皮、仙茅、淫羊藿、女贞子、旱莲草,使肝平气和、气机通畅、血脉流通。肾虚肝脾不和型:古人云“天癸既竭,治在太阴(脾)”,故调脾不能忽视,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若肾虚木旺乘土,则出现一派脾虚证,治以疏肝理脾,佐以补肾温阳,以疏肝理脾汤加减:西党、白术、茯苓、陈皮、薏米、青皮、柴胡、郁金、香附疏肝理脾,仙茅、淫羊藿温煦肾阳。心肾不交者,天癸早竭,必然导致肾阴亏损,阴虚不能滋养心肝,尤其不能涵养心血心神,心肾水火失于交济,心火偏亢,火性上炎,影响到心主血脉,主宰神明一派心肾不交之证,治以滋肾养心汤合鸡子黄汤,以太子参、莲子心、黄连、双勾、合欢皮清热宁心,浮小麦、郁金、枣仁、远志、夜交藤、桑椹子、女贞子、鸡子黄等开郁清心,使心火立清,肾阴得养,水火相济。
总之,肾虚是本病之根本原因,与心、肝、肾密切相关,论治中则以肾为论治之根,审其虚实,辩其阴阳,辩证准确,用药精当切病,自能取得良好疗效。如选药上,选用泻火药时,虽有心肝火旺,但终是肾水不足之虚火,故忌用大苦大寒之龙胆草、大黄之类,克选用栀仁、黄柏。知母、莲心,既能滋阴,又能降火,若火旺盛者,可暂用黄连、黄芩,但需中病即止,用药宜轻,治疗上切记维护肾气,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切不可妄用克伐,以免犯虚须之戒。凡急躁易怒悲伤欲哭、喜怒无常、多思多虑,以甘麦大枣汤加建菖、远志、白芍养肝柔肝,烦躁不安、通宵失眠可用锈铁烧红浸水煎药,疗效更捷。本病治疗,还要特别注重心理疏导。
三.病案:
病案1(肾虚肝旺)
彭XX,女,48岁。某县委办公室主任 已婚 2008年4月5日初诊
月经紊乱1年余,烘热汗出,心烦易怒,失眠3个月。
初诊:患者月经紊乱或前或后1年余,近3个月来,阵阵潮热汗出,日发数十次,心烦易怒,恐惧不安,需丈夫陪伴不能外出,时而两胁胀痛及少腹疼痛,头晕目眩,夜寐不安,腰酸腿软,尿黄便干,口干而苦,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弦。证属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木郁气滞,心火亢盛,治以滋水涵木,养心安神。处方:
制首乌15g 丹参15g 白芍15g 枸杞15g 杭菊花10g
生地15g 枣仁10g 珍珠母30g 浮小麦30g 牡蛎30g
远志10g 女贞子15g 墨旱莲10g 炙甘草5g 合欢皮15g
郁金10g 7付 水煎服 日1剂 分两次服
2008年4月13日复诊:服上方7付,烘热汗出次数明显减少,心烦易怒失眠好转,可个人行动,不需丈夫陪伴,口干苦好转,饮食增进。继原方加龟板10g 鳖甲10g服14付。
2008年4月30日三诊:诉症状消失,精神好转,烘热次数明显减少,少量汗出,睡眠正常,能正常上班。以原方去郁金10g 7付调理善后,半年后追踪,病人无复发。
按:患者年至“七七”,肾气已衰,天癸将竭,阴阳平衡失调,肾水亏损,肝失所养,肝气失疏,水亏木旺,故见上述症状,肾虚水亏是本病之本,补肾滋阴涵木为先,兼疏肝解郁,以杞菊地黄丸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方中制首乌、丹参、枸杞、菊花、白芍、生地、龟甲、鳖甲滋肾养阴清肝,郁金、合欢皮疏肝解郁,枣仁、龙齿、牡蛎、珍珠母等介类药物养心安神,平肝潜阳,全方共奏滋肾养阴,平肝潜阳,养心安神之功。
病案2 (心肾不交)
黄XX 女 52岁 2008年5月10日初诊 公司职员
失眠多梦、心悸1年。
初诊:患者绝经1年,1年前开始出现失眠多梦,易惊醒,醒后自觉全身酸软,甚至通宵失眠,心悸心慌,头晕耳鸣,烦躁不安,口干口苦,纳食不馥,胸闷不舒,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症属肾水不足,心肾不交证,治以滋肾养阴,宁心安神,方以补心汤合二至丸加减,处方:
干地黄15g 玄参15g 麦冬12g 天冬12g 女贞子15g
旱墨莲15g 丹参15g 茯神15g 远志10g 枣仁10g
合欢皮15g (先煎)磁石15g(先煎)龙齿15g (先煎)生牡蛎10g黄芩10g
火麻仁10g 草决明12g 7付 水煎服 日1剂 分两次服
复诊:服上方7付,,失眠多梦心悸明显好转,耳鸣消失,每夜已能入睡5个小时,精神好转,大便正常,但仍纳食不香,仍以上方加生山楂15g 麦芽10g 鸡内金5g 浮小麦20g 去黄芩、火麻仁、草决明,继服7付,诸症消失。
按:绝经前后诸症,肾虚为其主要病理,心肝肾失调是基本的病理变化,本病因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以致心肾不交,而见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头晕耳鸣,水不涵木,致精血不足,心神失养,心火独盛,肝阳偏亢,烦躁不安,胸闷不舒服,大便干结,临床以滋肾养阴,宁心安神,交通心肾,平肝潜阳以补心丹合二至丸加减治疗,方中干地、玄参、麦冬、天冬、女贞子、墨旱莲滋肾养阴,黄芩、合欢皮清肝泄热,茯神、 远志、 枣仁、龙齿、牡蛎养心安神,火麻仁、草决明润肠通便。全方共奏补肾养阴,交通心肾,平肝潜阳,镇静安神之功,使阴虚得养,肾气得充,心肾水火既济,心火得消,肝阳得平。共奏良效。
病案3 (肾虚脾弱)
杨XX 女 46岁 某公司职员 2006年4月20日初诊
月经量少紊乱2年,全身浮肿1年余。
初诊:患者月经紊乱2年余,近1年来每逢月经前后,全身浮肿乏力,眼睑浮肿,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伴腰痛,月经前后不定,量少色淡,失眠多梦,胸闷气短,疲乏无力,怕冷,心慌心悸,纳食不馥,大便溏,2—3次/日,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沉细无力,证属肾阳不足,脾虚湿阻,治以温肾扶阳,健脾渗湿。处方:
仙灵脾15g 仙茅15g 巴戟天15g 西党15g 白术10g
淮山15g 茯苓皮15g 附片5g 冬瓜皮30g 五加皮15g
赤小豆15g 萆薢15g 枣仁10g 龙齿15g 夜交藤15g
7付 水煎服 日1剂 分两次服
2006年4月29日复诊:服上方后,全身浮肿明显好转,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怕冷明显好转,但仍纳食不香,大便溏,继以原方去车前仁、五加皮。冬瓜皮、附片加麦芽15g 鸡内金5g继服7付.
2006年5月7日三诊:症状消失,月经按月来潮,纳馥,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再服上方7付,巩固疗效。
按语:此病案属肾中阳气虚衰,命门相火不足,阳气不能外达,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脾阳不阵,水湿内停故出现全身浮肿。脾胃乃后天之本,前人提出;“天癸既绝,治在太阴(脾)故调治脾胃尤为重要,保护后天生化之源。本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附片温肾扶阳,茯苓皮、冬瓜皮、五加皮、车前子、淮山健脾利水消肿,龙齿,枣仁宁心安神,麦芽、鸡内金健脾和胃,全方温肾扶阳,健脾渗湿,以治其本。
病例4 (肾虚肝郁)
张XX,女,48岁,未婚,退休职工,2006年6月20日初诊
月经紊乱量少,精神抑郁1年余。
初诊:月经紊乱1年余,周期先后不定,量少,色清,精神抑郁,患者近几年来因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稳定,时而悲苦不语,喜静怕扰,惊恐,一人不敢外出,需家人陪同,不能正常上班。外院诊断为“焦虑症”,曾服用过西药治疗(药物不详),仍效不显。由家人陪伴来我院就诊,症见精神抑郁,坐立不安,悲苦,面色萎黄,精神疲乏,月经两月未至。舌质泛紫,苔薄黄,脉弦细。证属肾虚肝郁,痰蒙心窍,治疗治以补肾疏肝解郁,化痰开窍,方以逍遥散加减。处方:
柴胡10g 白芍15g 当归12g 薄荷10g 郁金10g
合欢皮15g 建菖10g 丹参15g (先煎)礞石15g (先煎)磁石15g
枣仁10g 竹茹15g 巴戟天15g 女贞子15g 龙齿10g
7付 水煎服 日1剂 分两次服
2006年6月28日复诊:服上方后,月经来潮,经量增,惊恐 好转,情绪基本平稳能控制悲哭,唯觉心烦、失眠、头晕、腰酸无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治以滋肾养阴、润燥安神,以甘麦大枣汤合二至丸加减,处方:熟地15g丹皮12g白芍15g淮山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0g炙远志10g枣仁10g磁石15g建菖10g浮小麦30g大枣10g香附10g郁金10g,继服上方10付药后夜寐已安,已五惊恐,精神正常,已能正常上班,郁金按月来潮。此后间以逍遥散加减调理以善后。
按:患者年以七七,肾气渐亏,天癸将竭,阴阳失调,肾虚肝失所养,肝气失疏,患者素体秉虚,情绪不稳定,加重肝气郁结。本病以肝为主,治则以疏肝为先,兼以益肾养阴安神,先以逍遥散合豁痰开窍方药治之,方中柴胡、当归、白芍、薄荷疏肝理气,建菖、礞石、磁石、竹茹豁痰开窍,枣仁、龙齿养心安神,郁金、香附、合欢皮宽胸开结解郁。本治疗先以疏肝解郁、豁痰开窍祛邪,再以滋肾养阴、润燥安神扶其正,邪祛二脏阴得养。本方药对肾虚肝郁、心神不宁绝经前后诸证甚为适宜。
病案5 (肾虚血瘀)
刘XX,女,49岁,职员,2008奶奶3月10日初诊
烦躁、烘热伴夜不宁寐1年余。
初诊:患者烦躁、阵阵烘热1年余,1年前开始出现月经紊乱,先后不定期,现已停经3月,性激素检查:雌二醇28Pg/mL,孕酮0.2g/mL,,FSH68mIU/mL,LH21mIU/mL,现症见烦躁、阵阵烘热,汗出,面潮红,胸闷,两胁肋胀痛,头晕头痛,夜寐不安,口干咽燥,大便微干,舌质淡紫,舌尖瘀点,脉弦涩,证属肾虚血瘀证,治以补肾化瘀,方以左归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
生地15g 白芍15g 山茱萸15g 桑椹子15g 桑寄生15g
巴戟天10g 浮小麦30g 黄芪15g 龟板10g 鳖甲10g
红花10g 桃仁10g 五味子10g 赤芍12g 全虫3g
怀牛膝10g 炙远志5g 炒瓜蒌10g 7付 水煎服 日1剂 分两次服.
2008年3月20日复诊,服上方后,烘热汗出好转,胸胁痛、头痛减,但仍睡眠不安,大便稍干,舌尖瘀斑少见,脉弦细,仍以上方去炒瓜蒌、全虫、赤芍,加枣仁10g合欢皮15g女贞子15g,继续服10付,上述诸证明显减轻,后以左归饮加减调整3月,诸证消失。
按:妇女进入绝经期,肾气渐亏,冲任二脉虚衰。《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肾为五脏六腑之本,内藏元阴亢阳,肾阴阳失调常涉及其他脏腑。肾阴不足,阴血亏少,则脉道涩滞,肾气虚则无力推动血之运行,故出现血瘀,气是标,肾虚是本,根据“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治疗以补真阴,振奋阳气为主。标本兼治。方中生地、白芍、山茱萸、桑椹子、巴戟天、龟板、鳖甲填补真阴,振奋阳气;桃仁、红花、全虫、瓜蒌活血化瘀;远志、枣仁养心安神,治法得当,疗效甚佳。
病案6(肾虚心肝火旺)
王XX,女,56岁,退休工人,已婚,1999年3曰4日初诊
头痛、失眠、烦躁不安1年余
初诊:患者绝经1年,绝经前1年患者开始出现头昏头胀痛,五心烦热,阵阵烘热汗出,每天持续10-20次之多,伴心烦易怒、口苦且干,心悸失眠,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弦细,(血压160/100mmHg)证属肾水亏虚、心肝火旺证,治以滋肾养阴清心火,平肝阳,方以黄连清心汤合天麻钩藤加减,处方:
黄连3g 生地12g 玄参10g 麦冬15g 白芍10g
丹皮10g 知母10g 女贞子15g 旱莲草10g (先煎)龟板10g
(先煎)鳖甲10g(先煎)天麻10g钩藤15 g(先煎)龙骨15g怀牛膝10g
7付,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1999年4曰4日复诊:服上方后头痛、失眠、烦躁明显好转,烘热次数明显减少,日发3-5次,口干苦,便结亦有改善,血压稳定,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去黄连、知母,继续原方巩固治疗半月,患者诸证基本消失,血压稳定。
按:患者七七,肾衰天癸竭,肾阴亏损,临床表现烘热汗出,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干口苦,辩证需从心肝火旺考虑,阴亏心火亢盛,故见头晕头痛,心烦易怒,治以滋阴清心平肝法,方中黄连、知母清心经之火,但黄连用量不宜过大,中病即止,免伤肾气,麦冬、生地、丹皮、玄参、甘草养心阴泻心火,汗为心之液,心火平则汗出止,心烦失眠亦好转,白芍、天麻、钩藤、龟板、鳖甲、龙骨平肝潜阳,全方共有养阴清心除烦,平肝潜阳之功效。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2927号-5 湘公安网备号43010402000231号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 24小时急救电话:0731-88866120 传真:0731-88854265 联系邮箱: zyyfy2016@163.com |
公众号预约挂号 支付宝预约挂号 视频号 订阅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