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刘光宪研究员对不孕症病因病机的见解
刘光宪研究员认为,治疗不孕症重在调理脾胃,通补奇经。这一治疗思路源于其父刘炳凡老在妇科研究中较为独特的理论思维。妇科从肝肾立论者居多,但刘研究员认为:女子以血为本,而血之生化在脾胃,“脾胃为女子之本”。故注重后天脾胃的调理,即使肝肾有亏,亦重视调理脾胃,因为“经水虽出诸肾”,而实资仰于脾。妊娠之后,胎儿全赖脾胃化生的气血以滋养。“胎之生发虽主肝肾,而长养实关乎脾胃”(《张氏医通》)。刘研究员注重通补奇经,乃因冲、任、督、带四脉与女科关系密切。虽前人有“治肝肾之药,即是奇经之药”的观点,但他认为,治肝肾之药,并不能尽达奇经,因此崇叶天士“论女科,须究奇经”的论点,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用药经验,如以附片、肉桂等以温补督脉;用菟丝子、龟板等以滋补任脉;用芡实、山药、白术等固涩带脉;用紫石英、半夏等以镇冲脉等。“久病必有瘀”,为保持冲任气血通畅,十分注意通调奇经药的运用,如延胡索、益母草、水蛭、桂枝等。
二、刘光宪研究员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总结
1 病因病机
重症肌无力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常见眼型和全身型两型。眼型约占20~30%,仅上睑提肌和眼外肌受累。全身型以四肢肌肉无力为主要表现,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呼吸困难,约占70~80%。
眼睑下垂类似于《诸病源候论》所称之“睢目”、“侵风”,《目经大成》之“睑废”(俗称“眼胞下垂”)。其视物重影为“视歧”,抬头无力属“头倾”,四肢痿软无力则属“痿证”,呼吸困难、肌无力危象则属“大气下陷”。眼睑在五轮中属脾胃,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脾主肌肉。故本病与五脏六腑皆相关联,而与脾关系密切。“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虚则肌肉无力。脾主运化,脾虚则湿胜,湿胜则重着难举。故刘师认为,本病多因脾虚气弱,不能运化精微,以致水湿停聚,湿从中生;或因卫阳之气不固,气候或居住潮湿,涉水冒雨等,导致湿浊之邪侵袭人体。湿阻气机,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经脉失其濡养而出现眼睑下垂、肌痿无力。目为肝窍,居于高位,易招风侵,风邪善动,复视、斜视、视物模糊皆风动之象,甚者出现眼球颤动或不转动等症状体征。根据五轮八廊理论,黑睛属肝,瞳子属肾,肝肾阴虚亦是本病的病机。久病及肾,久病必瘀,故病程日久者,往往出现脾肾阳虚证候及瘀血阻络表现。总之,刘师认为,脾虚、湿郁、风动、肾虚、血瘀、络阻是本病主要病机。
2 治疗方法
《内经》提出 “治痿独取阳明”,丹溪提出“泻南方,补北方”的治法,而《临证指南医案·痿》则提出本病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刘师认为,本病首当治脾(健脾祛湿、醒脾),兼顾肝肾(滋养肝肾,温补肾阳),佐以祛风通络、宁心安神。
2.1 内治法
2.1.1 辨证选方用药
本病以脾胃虚损为本。脾主四肢,脾主肌肉,为后天之本。脾虚则肌肉筋脉失养,症见少气乏力,纳差腹胀,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脾胃气虚者用四君子汤加苍术、黄芪,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益气聪明汤等东垣方亦可随证选用,酌加醒脾开胃助化之品。
以湿滞为标。我国南方地区气候多湿。《素问·生气通天论》谓:“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湿气浸淫筋脉,气血营运受阻,筋脉肌肉失于濡养而弛缓不收。症见肢体沉重,苔腻。湿浊阻滞者在健脾基础上选用燥湿利湿之品如“刘氏三砂”。
久病及肾。病久则见肝肾虚损,包括肝肾阴虚、肾阳虚。肝肾阴虚:肝藏血,主筋,肝血充盛,则筋强力壮,运动自如,肝血不足,则筋脉失养,运动失灵。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亏虚,则筋骨痿软。症见:四肢肌肉无力,不耐劳作,活动后更为明显,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干咽燥,便干,肌肉消瘦。舌质红,脉细数。可选二至丸、六味地黄丸,补益肝肾之阴。肾阳虚:症见:眼睑下垂,复视,眼球活动受限,肢体软弱无力欠温,畏寒怕冷,自汗,声哑,吞咽困难,腰膝软弱。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可选二仙汤、右归丸等补益肾之元阳。
兼证。如兼风,兼瘀,兼血虚,血不养心等。兼风常用刺蒺藜、蜈蚣、全蝎,兼瘀则用水蛭、丹参、当归等,血不养心用枣仁、夜交藤等。
其他辨证用药:健脾益气常用黄芪12~60g,党参9~15g,白术5~30g,茯苓10~20g,炙甘草5~6g。可酌选高丽参、生晒参、红参等效专力宏之品,顾护阴津则可选南沙参、太子参。升阳常用柴胡3~8g,升麻6g,桔梗6~10g,仙鹤草15~30g,升提阳气,振肌举陷。燥湿、渗湿常用晚蚕沙6~12g,夜明砂6~12g、薏苡仁15~30g,苍术5~50g,祛湿健脾而达升清降浊之效。根据脾升胃降,脾喜燥恶湿的功能特点选药,而不必见湿邪之症征。补肝肾、祛风、清肝、明目常用仙灵脾、菟丝子、补骨脂、杜仲、鹿角片、枸杞子、桑葚、刺蒺藜、防风、蜈蚣、全蝎、菊花、谷精珠、青葙子等。活血化瘀、养心安神常用丹参、三七、鸡血藤、水蛭、茯神、酸枣仁、远志、夜交藤。消食导滞常用砂仁、鸡内金、五谷虫、炒麦芽、焦山楂、神曲。此类药使用率十有七八,临床中不必有食滞明证。药食入胃,总要靠脾胃吸收运化,“土为木火金水之本”是刘师广用消导助化之品的理论基础。
2.1.2 常用药对或特色药味(1)黄芪、苍术:刘师认为重症肌无力患者多见脾虚湿滞,常以黄芪配苍术,黄芪用量较重。对于过度用眼,视力疲劳者可用黄芪60g、苍术6g,煎水常服,并科学用眼,以预防本病。已病者加于内服中药方中,苍术成人用量15~50克。实践证明,苍术有很好的明目作用。(2)夜明沙、晚蚕沙:重症肌无力患者多伴视力异常。夜明砂是蝙蝠的粪便,此物常居于岩洞,夜出食蚊,惟蚊目不能消化,故粪便中多蚊目,取类比象,是为明目佳品,清肝经实热而明目,复有消积、活血之功。晚蚕沙祛风燥湿、清热活血。二药清热燥湿,祛风活血,明目,刘师常作药对使用,亦可单独用。(3)仙鹤草:又名脱力草,民间用于治疗脱力劳伤,有补气力,提精神的功效,《现代实用中药》记载其有强心作用。刘师每用15~30g。
2.1.3 家传验方益气振肌汤 该方由西党参20g、白术10g、苍术15g、茯苓12g、炙甘草5g、北黄芪50g、当归10g、白芍12g、附片5g、生水蛭5g、上肉桂1g、蜈蚣2条、杜仲15g、补骨脂5g、菟丝子15g、升麻8g、西砂仁5g、生鸡内金5g组成。功能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主治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及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脾主肌肉又主四肢,“气主煦之,血主濡之”,但“气为血帅”,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本方以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健脾胃补气血,以治受病之本;苍术、砂仁、鸡内金助消化促吸收(苍术有扩张肠管、增进消化吸收的作用[1]),以增进营养来源;肝主筋、肾主骨,归芍甘草以舒筋,杜仲、补骨脂、菟丝子以坚骨;水蛭、蜈蚣类通络(肉桂同煎以中和水蛭之腥味);附片通行十二经络以为向导;升麻提振气机以发挥参芪的作用,本方从多层次、多角度,以多向调节获效。原方可不必全用,而以参、芪、苍术、菟丝子、水蛭、升麻为主。
2.1.4初诊处方分析 撷取近2年刘师所治本病患者的初诊处方,统计分析其用药频度(由高到低排序)及常用剂量(部分药味标出儿童用量)如下:
益气升提类:仙鹤草(25~30g,儿童15~30g)、黄芪(50g,儿童15~30g)、党参(12~15g,6~15g)、红参(15g,儿童5~6g)、高丽参(6~12g,儿童5~6g)、升麻(6~10g,儿童6g)、白参(成人15g)。
健脾祛湿类:炙甘草(5~6g)、白术(10~30g)、茯苓(12~15g)、茯神(15g)、苍术(30~50g)。
温阳补肾类:桂枝(5g)、淫羊藿(15g)、附片(5~6g)、仙茅(12g)、菟丝子(15g)、杜仲(15g)、巴戟天(12g)。
补肝肾阴类:熟地(30g)、牛膝(20g)、龟板(25g)。
活血化瘀通络类:丹参(12g)、鸡血藤(30g)、三七(10g)。
血肉有情之品(消瘀、祛风、益肾):全虫(6g)、水蛭(5g)、蜈蚣(1~2条)、生鹿角(15g)、土鳖虫(10g)。
明目类:夜明砂(6g)、晚蚕沙(12g)、谷精珠(6g)。
祛风类:白蒺藜(15~30g)。
助化类:鸡内金(6g)、砂仁(6g)。
由上可知,首重脾胃,通补兼施是其临证特色,补:补气健脾、温补肾阳、滋补肝肾;通:活血通络。脾虚则湿滞,阴虚则风动,故祛湿祛风;患者多见视力下降、复视,则以夜明砂、蚕沙、谷精草明目退翳而兼清热燥湿、祛风活血。助化是其父刘炳凡脾胃学派的临证特色之一,绝大多数处方,都会兼顾患者消化功能,用鸡内金、砂仁、麦芽、焦三仙等醒脾开胃助化之品。故患者服刘师之处方,一般不会出现消化功能受损的情况,这样,慢性病患者才能坚持长期服用。
2.2 外治法
服药同时,刘师均结合灸疗。他认为,根据本病主要病机,可选择具有健脾祛湿,温肾调肝,疏风活络功效的穴位组合进行灸治。艾条灸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肾俞(双)。雀啄灸,每穴每次5分钟,每日1~2次。灸疗由家庭成员协助患者完成。
2.3 心理疏导、生活方式及饮食禁忌
通过医患交流,建立患者治愈本病的信心和决心,并嘱劳逸结合,科学用眼,不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饮食方面,不食雄鸡、鲤鱼、竹笋等发物以及生冷之品。
读书笔记
重用地骨皮治痒确有效验
在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天雄》一书中,有一篇《地骨皮治痒》(P123-124),原文如下:
地骨皮性味苦寒,通常之用有二:退伏热以除蒸;清肺而定喘。此外,尚可祛风热以止痒,则不甚为人所注意。一人患疹,遍身瘙痒,胸腹尤甚,久治未效,谭礼初老医师用地骨皮30克 生地30克,紫草15克,猪蹄壳7个煎水服,三帖即愈。以药测证,知此种瘙痒,当有血分燥热证候之可验。又见一人患脓疱疮,瘙痒流汁,遍请县城诸老医治之不愈。一年轻女医师单用地骨皮一味煎水洗之,随洗随愈,因而声名大噪。
博主“传承中医”(网址:http://blog.sina.com.cn/u/1859523110)读此篇后,拿到临床上验证,确有实效。其治一孕妇,33岁,妊娠三个月,突患荨麻疹,全身上下起大片红白相间的丘疹,瘙痒无比,抓挠血痂。要求中医外洗治疗。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遂结合胡天雄老中医重用地骨皮之经验处方:荆芥12g,防风12g,透骨草30g,地骨皮100g,野菊花60g,蝉蜕20g,益母草60g,地肤子60g,蛇床子60g,生甘草10g。3剂。令用大锅煎20分钟,洗浴。药后即告痊愈。此案即是重用了地骨皮,合其它药共奏疏风、透热、活血、止痒之功。博主不但外洗重用地骨皮止痒,内服亦然,仍效佳。
笔者随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刘光宪研究员门诊抄方,常见其以地骨皮治疗皮肤瘙痒。他以内服为主,成人用量30或50克,亦是沿用胡天雄老中医的经验,认为确实有效。
地骨皮治疗皮肤病我也曾听湖南中医药大学的老师讲过。那位老师给我们讲解“肺主皮毛”的理论时,举了一个案例加以说明。他曾治疗一位女性患者,患面部皮疹,色红,稍痒痛,偶咳嗽,且吐少量黄痰。老师虑肺主皮毛,开泻白散(地骨皮30克,炒桑白皮30克,炙甘草3克)加味7剂。患者服后,皮疹、咳嗽、黄痰均明显减轻,再服7剂而愈。(颜学桔)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2927号-5 湘公安网备号43010402000231号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 24小时急救电话:0731-88866120 传真:0731-88854265 联系邮箱: zyyfy2016@163.com |
公众号预约挂号 支付宝预约挂号 视频号 订阅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