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近二十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中医蔡光先教授也已经1年时间,在这一年多跟随蔡老师临床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受教甚深!
在临床实践中,擅长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脾胃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多种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蔡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蔡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蔡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中风以及用温中健脾化痰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蔡老师后,我对中医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蔡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蔡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蔡老师经常教导,“医者仁心,要因人治宜”,并身体力行的践行着这个座右铭。高明的医生一定不是一个只知看病的的人,需怀有恻隐慈悲之心,视患者如亲人。他善于与患者沟通,除了解患者疾苦外,善于捕捉患者内心动态,思想变化,积极想办法解决患者疾病痛苦。更认真为患者解决心理疾苦,取得患者信任,从而配合治疗,提高疗效。临证中他强调要因人治宜,即因人施治。因为即便是同一种疾病也会存在个体差异,这是由于不同患者的性格特点,体质因素,个人嗜好,生活环境等存在差异,影响疾病的转归,因此在治疗上要重视个体化、个性化治疗,也就是因人治宜,因人施治。
作为一位名老中医,蔡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年轻时候曾经跟师学徒,后来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长期从事管理、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着非常独到的创新思路。他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殊荣,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中医为体,西医为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蔡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我省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也有良好的口碑。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要学习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要领会蔡老师的创新精神和强大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