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才培养
中医师承
蔡光先工作室
工作室简介
名老中医个人简介
工作室概况
工作室团队
荣誉展示
工作室动态
科学研究
学术思想
临床研究
科研成果
薪火传承
传承谱系
传承弟子
弟子研究及感悟
传承之路
专著与论文
学术讲座
视频专栏
医案荟萃
特色经验方
养生保健
大师风采
媒体报道
个人剪影
生活逸事
蔡光先学术思想
来源:撰稿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7年08月31日 17:25  浏览:

一、脾胃学术理念

1、人体之脏腑,脾胃乃基石

脾胃生理功能对人体的重要性,《内经》早有相关论述。譬如“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脾与胃与膜相连”、“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胃同居中焦,上下呼应,升降相因,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是生命的枢纽与源动力。唐代医家孙思邈认为“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金元医家刘完素亦认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受气皆在脾胃,土湿润而已”,因此,人体之五脏六腑,脾胃乃基石,基石稳固则身强体健,百病难侵,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为此理。

2、 生命之树

脾胃为根根据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蔡教授提出“生命之树,脾胃为根”的见解,认为如果把人体比喻为一颗树,那么脾胃就是其赖以生存,欣欣向荣的根须,不断滋养着树干与枝叶,使之繁荣茂盛,等同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调和与强健。正如明代医家李中梓所阐述“世未有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自然之经也”。倘若根基受损,则无法吸吮水分与营养,那么树干枝叶便会良莠不齐,虚弱不堪,不耐风寒暑热,于人体则为正气虚衰,邪气亢盛,百病乃生。

3、中土坚,万物生; 中土崩,万物灭

实际上,人体是一个与整个外部宇宙相呼应的小宇宙,是大自然的缩影,具有共同的规律与特性,此即“人与天地相参”、“天人相应”等古代哲学观点。蔡教授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相统一的,脾胃五行属土,“土为万物之母”,纵观渺渺自然,俯瞰广袤土地,土壤滋养着草木、孕育着金石、承载着流水、蕴藏着火焰,土弱则草木不荣、金石不生、洪水泛滥、野火肆虐。据此,蔡教授又提出了“中土坚,万物生; 中土崩,万物灭”的看法,形象生动地概括出中土脾胃对人体生理功能乃至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中土旺盛,则人体气血阴阳调和,正气充实。相反,中土虚弱,则正气生化乏源,无力抗衡邪气,异气盛则易滋生疾患,因此,有医家提出“胃气一败,百病难治”即为此意。

4、百病多由脾胃生,其因不离“痰”、“瘀”、“虚”

实际上,中医所说的脾胃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功能概念,除了消化系统外,还涉及到许多全身性功能范畴,如调节、代谢、免疫等 。脾胃功能失常引起的疾病不仅仅局限于消化系统,也可以隶属于其他系统,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提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在此基础上,蔡教授提出“百病多由脾胃生,其因不离‘痰’、‘瘀’、‘虚’”。蔡教授认为,中医所指脾胃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脾胃功能减弱能够直接导致免疫功能降低,从而人体无力抵抗疾病的侵袭而致病。究其病因病机,不外乎痰浊内生、瘀血留滞、中虚失职而已,三者相互为用,互相影响。《内经》有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亏虚,邪气易犯,邪气当道,内邪引动。气不摄血行津,则痰瘀互阻,百病即生,岂有阴阳调和之理? 因此,蔡教授认为,对于脾胃疾病及相关疑难杂症的治疗,应当以“化痰、祛瘀、补虚”三法为要旨,往往能收益良效,事半功倍。

5、心神安则脾气健,肝气调则胃气旺

心主血、藏神,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正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奉心化赤而为血”,脾胃健则心血也随之充盈,血脉通利; 血脉调和、心神安宁则脾胃化物有径可循,更助统血之功,两者相辅相成。反之,倘若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则易导致血行不畅、脉络滞涩而成瘀证,心神失养、气血不畅,壅塞于脾胃易致气机不畅; 脾胃削弱则生痰聚湿,进而运化失职、化源不足,如此反复,心脾俱虚。肝主藏血,又司疏泄,肝气调达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使脾胃升降适宜,纳运健旺。倘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则脾胃气机阻滞,运化失常,郁久化火,木旺破土,则脾虚生泄。因而,蔡教授提出“心神安则脾气健,肝气调则胃气旺”。另外,蔡教授认为,情志心理因素能直接影响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正邪消长,对人体防病治病意义重大,而心、肝、脾三脏与情志调节最相关。因此,养心、调肝、健脾实为医家应重视的治疗大法。

6、顾护脾胃,正气存中

蔡教授认为,在治病过程中,要时刻考虑到脾胃是否能“胜药”,口服给药,脾胃为关口,要发挥药效,就必须依靠脾胃的吸收功能。据此,蔡教授提出了“顾护脾胃,正气存中”的观点,与历代医家所推崇的“百病不已,宜从中治”之大旨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百病的虚实顺逆转归之枢机亦在脾胃,《内经》云“粥浆入胃,注泄止,则虚者活; 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正为此理。人以胃气为本,脾胃之气充盈是防治疾病的根基所在。脾胃学派创始人李东垣说“其治肝、心、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唯益脾胃之药为切”,故亦有“善治脾胃者能调五脏”的说法。明代医家徐春甫在《古今医统》中提出“凡治百病,胃气安者,攻之则去,而疾恒易愈。胃气虚者,攻之不去,盖以本虚,攻之则胃气易弱,反不能行其药力,而疾所以自如也”,可见顾护脾胃对百病防治的重要性。因此,蔡教授在临床中十分重视对脾胃的顾护调理,认为“调脾胃则正气旺,存中气而五脏安”。

 

二、脾胃临床经验

1、辨病—辨证—脾胃结合论治,化痰—祛瘀—补虚相得益彰

蔡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刘炳凡老教授“辨病—辨证—脾胃三位一体”的遣方用药体系基础上,创立了“化痰—祛瘀—补虚三者相统一”的治疗方法体系,结合中药超微技术的应用,乃如虎添翼,临床所得验者,十有八九。

蔡教授认为,在治疗疾病过程中,要先顾脾胃,然后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辨病论治,往往行之有效。其实,辨病论治是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基本变化,有利于从疾病的全局考虑治疗方法,而且还能根据疾病自身的特点来处方用药,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时,蔡教授根据现代医学提到的水钠潴留、中小动脉痰瘀阻滞等病理特点,在辨证处方的基础上常加入益母草、茯苓等利尿降压,以及少量健脾化痰,活血祛瘀之品,往往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甚至取得临床痊愈的效果。再如治疗呃逆时,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常会加用丁香、柿蒂等降气止呃之品,收效良好。

蔡教授指出,今人多喜肥甘厚味、烟酒炙煿,亦因自然环境变异,生活压力俱增,以至于人体痰湿为患,浊瘀阻滞,正气亏损,人体便会逐渐处于亚健康状态,久而久之,百病困扰。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无一不由“痰瘀虚”三者为患。蔡教授在治疗脾胃疾病及其他系统相关慢性疾病时多用化痰、祛瘀、补虚之法,三者相得益彰,健脾化痰多取香砂六君子之属,活血化瘀多采丹参、三七之流,益气补虚常引玉屏、生脉之意。

2、养心调肝双管齐下,安神理气游刃有余

依据脾胃功能与心、肝的密切关系,蔡教授在治疗脾胃及相关疾病时往往把患者的情志因素和睡眠质量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主方基础上常常配合使用“养心调肝,安神理气”的治疗大法,有利于患者心气的充沛、肝气的畅达、精神的安宁,从而对其脾胃功能的强健产生画龙点睛之效。另外他认为,对于临床比较棘手的疑难杂症,能够解决或者缓解病人最感痛苦的症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的信心,同时根据患者病情酌情添加一些疏肝养心,健脾安神的药物,有利于患者正气的充养、精神的调和、情志的舒畅,对患者身体的康复大有裨益。再如,“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虚弱无力运化水谷,食积不化,浊气阻滞于上焦,则生胀满,干扰心神之宁静而出现失眠心烦等症。因此,对于失眠的患者亦要注重理气健脾、和中养胃。由此可见,调理脾胃的治疗作用远不止在消化系统范畴。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2927号-5   湘公安网备号43010402000231号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  24小时急救电话:0731-88866120
传真:0731-88854265  联系邮箱: zyyfy2016@163.com

公众号预约挂号

支付宝预约挂号

视频号

订阅号